蝸牛散

WO NI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七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脾經 30%
肺經 23%
心經 15%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蝸牛散中包含蝸牛殼,乃取其「清熱解毒」之功效。

蝸牛殼富含碳酸鈣,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外感發熱、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此外,蝸牛殼亦能消腫止痛,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燒傷燙傷等。

古籍記載,蝸牛殼亦能利尿通淋,有助於治療泌尿系統感染。因此,蝸牛散中加入蝸牛殼,旨在綜合其多重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蝸牛散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蝸牛毒素引起的皮膚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
  2. 促進傷口癒合:冰片具有芳香開竅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有助於傷口癒合,避免感染。

因此,蝸牛散中加入冰片,可有效緩解蝸牛毒素引起的各種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治療效果。

蝸牛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蝸牛散主治中風昏迷、痰迷心竅等症,而麝香的開竅醒神之效,有助於患者恢復意識,改善神志不清的症狀。
  2. 通經活絡: 麝香可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對於中風後遺症,如肢體麻痺、言語不清等,亦有輔助療效。

主治功效


蝸牛散

蝸牛散,又稱為「蝸牛殼散」、「蝸牛殼麝香冰片散」,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用,主治痔瘡腫脹、疼痛、熱灼感等症狀。

蝸牛散的主要成分為蝸牛殼、冰片、麝香。其中,蝸牛殼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用;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用;麝香性溫、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用。

三味藥材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用,可有效緩解痔瘡腫脹、疼痛、熱灼感等症狀。

蝸牛散的使用方法為:將蝸牛殼研成細末,與冰片、麝香混合均勻,裝入乾淨的容器中備用。每次取適量藥粉,輕敷於患處,每日2次。

蝸牛散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禁用。
  • 兒童、老人及體虛者應慎用。
  • 用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
  • 用藥期間應注意保持患處清潔。
  • 若症狀嚴重或久治不愈,應及時就醫。

蝸牛散,主要成分是蝸牛殼,冰片,麝香,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用,主治痔瘡腫脹,感覺到像火一樣熱。

以下是蝸牛散組成介紹:

  • 蝸牛殼: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用。
  •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用。
  • 麝香:性溫、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用。

傳統服藥法


蝸牛5枚(炙令黃),蠐螬3枚(炙令黃),螻蛄3枚(炙令黃),赤石脂1分,白龍骨2分,麝香1分(細研入)。
上為細散。
每服1錢,食前粥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痔瘡胃及十二指腸炎軟性下疳脫肛胃腸出血流鼻血

相同名稱方劑


蝸牛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五。 組成:蝸牛殼1兩,真牛乳半升。 主治:小兒瘰癧。

蝸牛散, 出處:《得效》卷七。 組成:蝸牛螺1個,冰片少許,腦子少許,麝香少許。 主治:痔瘡腫脹,作熱如火。

蝸牛散,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蝸牛不拘多少(以竹索串,瓦上曬乾,燒存性)。 主治:瘰癧,不論潰破與否。

蝸牛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蝸牛殼2-7枚(燒灰),角蒿1兩(燒灰),麝香末半錢,黃柏末半錢,細辛末半分,石膽1杏仁大。 主治:小兒口齒疳瘡,蝕口鼻中欲盡。

蝸牛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蝸牛30枚,蛇蛻皮1分,莨菪子半兩(水淘,去浮者),乾蜣螂半兩,臭黃1分,夜明砂1分。 主治:小兒疳痢久不癒,肌體黃瘦,愛食泥土。

蝸牛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蝸牛殼(燒灰)半兩,麝香半兩,白狗糞(燒灰)半兩,人糞灰半兩,蝙蝠(燒灰)半兩,青黛半兩,蟾頭(燒灰)半兩。 主治:小兒口齒疳瘡,臭爛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