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通散
YE T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寒 (0.32)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7%
肝經 27%
脾經 27%
肺經 17%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野通散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野通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而冰片可清熱解毒,消散熱毒,並可止痛,緩解炎症反應。
- 通竅止痛,開竅醒神:冰片能通竅止痛,開竅醒神,對於因熱毒壅盛而導致的尿路不通、排尿困難等症狀,冰片能起到通竅止痛的作用,並能改善神志不清、頭昏腦脹等症狀。
總之,冰片在野通散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竅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泌尿系統感染的目的。
野通散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 通竅開竅: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走竄經絡,開通閉塞,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具有顯著的通竅開竅之效。
-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野通散方劑中加入麝香,旨在通過其通竅開竅和活血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野通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野通散」主要用於兩類病症:
- 痘瘡出不快:古代痘瘡(如天花或麻疹等發疹性疾病)若透發不暢,可能導致熱毒內蘊,症狀如疹點隱伏、色暗不紅活、高熱不退等。此方旨在「透毒外達」,助痘疹透發。
- 傷寒不語:此處「傷寒」泛指外感熱病,而「不語」可能因熱毒壅閉心竅或氣機窒塞所致。藥方通過「通竅開閉」以醒神。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推理
乾野人糞(炭火煅為灰)
- 「野人」即獮猴(赤面黃毛者),古人認為其糞便(稱「猴棗」或「申紅」)性寒,能清熱解毒、化痰通滯。
- 炭火煅灰後,其性更趨沉降,可能增強吸附熱毒或痰濁的作用,類似「百草霜」之效。
- 推論:針對痘疹熱毒內蘊或傷寒痰熱閉竅,以「清熱解毒、化痰透毒」為主。
片腦(冰片)
- 辛涼芳香,擅長開竅醒神、清熱散火。
- 推論:助猴糞灰透發痘毒,同時針對「傷寒不語」通瀉心竅痰熱。
麝香
- 辛溫走竄,能通行十二經絡,開竅辟穢、活血散結。
- 推論:與冰片協同增強「通竅」之力,化解熱毒痰瘀之閉塞;對痘瘡不透者,可能通過活血促進疹毒外發。
三、治療原理綜述
痘瘡出不快:
- 猴糞灰清熱解毒,冰片、麝香辛散透邪,三者合用可解熱毒之壅滯,促進痘疹外透。
- 新汲水(清涼井水)與蜂蜜調服,既能清熱潤燥,又可緩和藥性。
傷寒不語:
- 冰片、麝香直接開竅醒神,猴糞灰化痰降火,共奏「通閉啟語」之效。
- 此方組合類似部分「涼開劑」(如至寶丹)思路,但藥簡力專,適用於熱閉輕症。
四、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猴糞灰性寒清熱,麝香性溫通散,冰片涼散調和,形成「清解為主,佐以通散」的結構。
- 側重通竅:芳香藥物比例高,顯示此方對「閉證」(不論痘毒內閉或神昏不語)的重視。
五、現代思考
古人運用獮猴糞(猴棗)基於「同氣相求」思維,認為野生物種稟天地清靈之氣,其排泄物亦有「化痰清熱」之效(類似現代中醫用「猴棗散」治痰熱驚風)。然其實際療效與安全性需進一步考證,此處僅就古籍記載分析其理論邏輯。
傳統服藥法
乾野人糞(炭火煅為灰),片腦少許,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
每服1錢,新汲水入蜜調下。
野人乃獮猴也,黃絨毛長面赤者。若人家養者,肉及屎皆不主病,為其食息雜,違其本意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野通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組成:乾野人糞(炭火煅爲灰),片腦少許,麝香少許。 主治:痘瘡出不快,並傷寒不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