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小兒疳積體瘦,痞塊堅硬,肚大青筋,面黃肌瘦。

傳統服藥法

銀柴胡16兩, 君子肉16兩, 黃連8兩, 胡連8兩, 蘆薈2兩, 膽草16兩, 麥芽(炒)16兩,三稜(炒)16兩, 阿魏4兩, 莪朮(炙)16兩, 全蠍8兩, 蕪荑16兩, 雞內金(炒)32兩, 橘皮32兩, 枳殼(炒)64兩, 山楂32兩, 萊菔子(炒)32兩, 神曲(炒)16兩, 白朮(炒)32兩, 乾蟾(燒)32兩, 檳榔16兩,黃芩32兩, 青皮(炒)16兩, 茯苓16兩, 厚朴(炙)16兩, 甘草16兩, 大青葉16兩。
消疳磨積,化痞殺蟲。
上為細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
每服5分,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週歲內酌減。

方劑組成解釋

銀柴胡性甘,微寒。主要功效清虛熱;除疳熱。主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小兒疳積發熱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胡黃連性味苦、寒。主治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蘆薈性味苦、寒。主治清熱,通便瀉下、清肝、殺蟲。用於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痔瘺、瘰癧

龍膽性苦、寒。主治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用於肝經熱盛、驚癇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濕熱黃疽、帶下、濕疹瘙癢、耳聾、脅痛、口苦、驚風抽搐。

麥芽性甘、平。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常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

三稜性苦辛、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

阿魏性味辛,平,無毒。主治化症消積;殺蟲;截瘧。主症瘕痞塊;蟲積;食積;胸腹脹滿;冷痛;瘧疾;痢疾

莪朮性味辛、苦、溫。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瘤痞塊、瘀血經閉痛經、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跌打損傷

蠍性。主治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痺、偏正頭痛、瘡瘍、瘰癧。

蕪荑性苦,辛,溫。主要功效殺蟲消積;除濕止痢。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瘡湯;疥癬

雞內金性味甘、平。主治健胃消食、澀精止遺。 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

橘皮性辛苦、溫。主治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主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亦解魚、蟹毒。

枳殼性苦、酸、微寒。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大青葉性苦、寒。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溫病熱盛煩渴、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黃疸、痢疾、喉痺、口瘡、癰疽腫毒等症。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萊菔子性味辛、甘、平。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山楂性甘,微溫,無毒,酸。主治消食積;化滯瘀。用於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閉經,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症。

神麴性甘、辛、溫、無毒。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蟾蜍性味辛、涼、有毒。主要功效解毒散結、消積利水、殺蟲消疳。主痢疽、疔瘡、發背、瘰癧、惡瘡、症瘕癖積、膨脹、水腫、小兒疳積、破傷風、慢性咳喘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蘆薈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銀柴胡16兩,君子肉16兩,黃連8兩,胡連8兩,蘆薈2兩,膽草16兩,麥芽(炒)16兩,三棱(炒)16兩,阿魏4兩,莪朮(炙)16兩,全蠍8兩,蕪荑16兩,雞內金(炒)32兩,橘皮32兩,枳殼(炒)64兩,山楂32兩,萊菔子(炒)32兩,神曲(炒)16兩,白朮(炒)32兩,乾蟾(燒)32兩,檳榔16兩,黃芩32兩,青皮(炒)16兩,茯苓16兩,厚朴(炙)16兩,甘草16兩,大青葉16兩。 主治:消疳磨積,化痞殺蟲。主治:小兒疳積體瘦,痞塊堅硬,肚大青筋,面黃肌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金蟬丸

相似度 83%

雞肫丸

相似度 68%

蘆薈肥兒丸

相似度 66%

阿魏丸

相似度 63%

五疳丸

相似度 62%

五疳肥兒丸

相似度 61%

消疳丸

相似度 60%

大蘆薈丸

相似度 57%

千金保童丸

相似度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