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香青蟾丸

二香青蟾丸

ER XIANG QING CH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7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2%
肝經 18%
胃經 13%
心經 13%
腎經 8%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香青蟾丸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化痰: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其溫陽散寒之力,可溫中散寒,止痛化痰,適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脘痞悶、胃脘疼痛、嘔吐等症。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丁香與其他藥物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與青蟾皮配伍,可加強祛痰止咳、解毒消腫的效果;與其他香燥藥物配伍,可增強溫中散寒之力。

二香青蟾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通開竅,可醒神開竅,散瘀止痛。青蟾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二者合用,可有效治療中風昏迷、神志不清、痰濁壅塞等症狀。

二、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而青蟾則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兩者合用,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麝香為名貴藥材,使用時需謹慎,並遵醫囑服用。

二香青蟾丸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歸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其可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生長,並能促進創面癒合,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有顯著療效。
  2. 涼血止血: 青黛能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其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出血癥狀,並能促進瘀血消散。

二香青蟾丸方劑中含有蟾蜍,主要原因如下:

  1. 蟾蜍具有解毒消腫之效。 蟾蜍皮、蟾酥等部位含有蟾蜍毒素,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對於毒蛇咬傷、癰疽腫毒等疾病有顯著療效。
  2. 蟾蜍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療效。 二香青蟾丸中,蟾蜍與其他藥材如雄黃、川芎等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因此,二香青蟾丸中使用蟾蜍,旨在利用其解毒消腫的特性,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二香青蟾丸」主療「久疳積熱」,即小兒疳證日久,化熱傷陰,形成虛中夾實之證。其症狀如「面青口乾」為肝脾鬱熱、津液受灼;「咬甲挦眉」屬風動肝亢之兆;「愛食鹽土」乃脾虛異食癖;「咳嗽」因肺弱或土不生金;「肚大青筋」為疳積蟲聚、氣滯血瘀;「柴瘦尪羸」則為氣血衰敗之極。此方針對疳熱交熾、臟腑虛損而設,兼具攻積、清熱、醒脾、益陰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君藥:蟾(去腸肚,炙焦黃)

  • 功效:蟾皮(或全蟾)性辛涼,有毒,能消疳化積、殺蟲解毒。《藥性論》載其「主破癥結,治疳瘦」,尤善攻逐疳積蟲毒。
  • 原理:炙焦後減毒存性,針對「肚大青筋」之蟲積氣滯,直接消導久積之邪,為方中攻邪主藥。

2. 臣藥:青黛(1分)

  • 功效:性寒,入肝、肺經,清熱涼血,解毒殺蟲。《開寶本草》言其「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
  • 原理:清肝肺鬱熱,治「面青口乾」「咳嗽」,兼輔蟾皮解蟲毒,抑肝風而止「咬甲挦眉」。

3. 佐藥:母丁香(3個)

  • 功效:辛溫芳香,溫中降逆,《海藥本草》稱其「主風毒諸腫,能發諸香」。
  • 原理:醒脾開胃,防寒涼傷中,並以香竄之性助藥力透達,解青黛、蟾皮之滯,調和脾胃氣機。

4. 使藥:麝香(半字)

  • 功效:辛溫走竄,開竅通絡,《本草綱目》謂其「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
  • 原理:引諸藥直入病所,疏通氣血經絡,治「柴瘦尪羸」之氣血壅滯,兼喚醒臟腑機能。

全方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蟾皮、青黛攻積清熱,母丁香護中醒脾,麝香調動氣血,共成「清而不峻、溫而不燥」之局。
  • 標本同治:針對疳積(標)與臟虛(本),以消導為主,佐以調氣,符合「疳證以通為補」之古訓。
  • 丸劑緩圖:粟米大丸劑,量少力專,宜於小兒久病虛弱體質,漸消積熱而不傷正。

此方核心在於「通泄鬱熱、醒脾復運」,契合疳證「積不去則熱不除,脾不醒則虛難復」之病機。

傳統服藥法


母丁香3個,麝香半字,青黛1分,蟾1只(去腸肚,炙令焦黃)。
上為細末,煮漿水飯為丸,如粟米大。
溫水送下3丸,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口乾口渴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二香青蟾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二。 組成:母丁香3個,麝香半字,青黛1分,蟾1隻(去腸肚,炙令焦黃)。 主治:久疳積熱,面青口乾,咬甲撏眉,愛食鹽土,咳嗽,肚大青筋,柴瘦尪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