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臍丸
NUAN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36.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暖臍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作用為溫陽散寒、暖胃止痛。其組成中包含丁香,主要是因為丁香具備暖胃和散寒的功效。丁香,學名為Syzygium aromaticum,常用於中醫中以調理胃腸和促進消化。
首先,丁香含有揮發油成分,如丁香油,這些成分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適合用於寒濕引起的食慾不振或腹痛等症狀。其次,丁香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幫助維持腸道的健康環境,減少消化不良的機會。最後,丁香的芳香成分能夠舒緩情緒,減少因緊張引起的胃腸不適,進一步提高整體療效。
綜合而言,丁香在暖臍丸中的作用不僅是溫暖腸胃,亦通過促進消化和抗菌來支持方劑的整體功效,使其更加全面且有效。
暖臍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麝香氣味辛溫,性直,能迅速穿透經絡,溫暖臍腹,驅散寒氣,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腹痛、腹脹、痛經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因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同時,麝香也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總之,暖臍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利用其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以達到溫暖臍腹、緩解疼痛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暖臍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虛寒性下焦病證,核心病機為「陽氣衰微、寒邪內凝」。其主治可歸納三類:
- 腹痛:寒主收引,阻滯經脈氣血,故見臍腹冷痛,得溫則減。
- 下利症(痢疾、洩瀉):寒邪直中太陰,脾陽不運,水穀不化而瀉;若兼氣滯則成白痢。
- 嘔噦寒厥:陰寒上逆犯胃則嘔噦;陽氣不達四末則肢冷,甚則寒厥。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母丁香(2錢)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溫腎助陽、降逆止嘔」雙效。
- 針對虛寒之本,既暖中焦脾胃以止瀉嘔,又溫下焦命火以除寒厥。
臣藥|木鱉子(1枚,去皮)
- 性苦微甘溫,有毒,古用其「破結散寒、通絡止痛」之效。
- 取其辛香走竄之性,開透臍周寒凝氣滯,助丁香散寒力。
佐使藥|台麝香(5釐)
- 藥性辛香烈竄,能「通十二經、開竅醒神」。
- 在此方中借其穿透力,引藥直達病所(臍部),逼散深入之寒邪。
製法與外用機理
- 薑糊為丸:生薑辛溫發散,增強溫中散寒之效。
- 朱砂衣:取其重鎮安神之意,兼防麝香過散傷正。
- 臍療原理:神闕穴屬任脈,為「先天之結蒂」,藥物經此吸收可迅達三陰經。外貼加熨,使溫熱藥力內透,共奏「祛寒鎮痛、回陽救逆」之功。
全方特色
此方以「外用溫透」法替代內服,避開木鱉子內服毒性,集中藥力於下焦。丁香配麝香,一守一走,溫通並施;佐木鱉子破陰寒之結,契合「寒者熱之」「結者散之」之則,堪為臍療方中溫陽峻劑。
傳統服藥法
母丁香2錢,去皮木鱉子1枚,台麝香5釐。
祛寒鎮痛。
先將丁香、木鱉子碾成極細面,再和麝香研勻,薑糊為小丸,朱砂為衣。
每用1丸,研面納入臍中,用暖臍膏貼臍上,熱水帶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暖臍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母丁香2錢,去皮木鱉子1枚,台麝香5厘。 主治:祛寒鎮痛。主治:虛寒腹痛,痢疾,泄瀉嘔哕,四肢寒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