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麝香丹」中包含麝香,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功效。麝香氣味芳香濃烈,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故常用於治療神志昏迷、中風痰厥、跌打損傷等症。
此外,麝香還具備散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可有效緩解瘀血腫痛,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大麝香丹」中,麝香的加入不僅能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更能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疾病的綜合效果。
「大麝香丹」方劑中包含「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粉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大麝香丹」方劑中,粉霜可有效抑制感染,消散炎症,緩解因外傷、燒傷、燙傷等引起的疼痛。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粉霜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在「大麝香丹」方劑中,粉霜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修復,減輕疤痕形成。
「大麝香丹」方劑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等症狀,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 活血化瘀: 硃砂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改善血瘀阻滯,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具有毒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大麝香丹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收斂止血之功效。在方劑中,可輔助麝香等藥物,快速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白礬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對於外傷感染或熱毒引起的疼痛腫脹,白礬可發揮一定輔助作用。
總之,白礬在大麝香丹方中起到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麝香丹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五靈脂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大麝香丹中,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功效,與五靈脂相輔相成,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
- 通絡止痛: 五靈脂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能夠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大麝香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痹痛等症狀,五靈脂的加入,可以增強止痛效果,加速傷口癒合。
大麝香丹方中使用肉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助陽: 肉荳蔻味辛溫,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溫陽藥材如麝香、鹿茸等協同作用,可增強溫補腎陽的功效,適用於陽虛寒症。
- 行氣止痛: 肉荳蔻能行氣止痛,可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與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藥材如紅花、川芎等共同作用,可緩解疼痛症狀,提高療效。
總體而言,肉荳蔻在大麝香丹方中發揮着溫腎助陽、行氣止痛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大麝香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的功效。其中,蟾蜍的成分被廣泛應用,主要是因為它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蟾蜍的毒腺分泌物如蟾酥,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包括皁苷、氨基酸及多酚,這些成分能夠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增強抵抗力,並被認為在解毒和止痛方面具有潛在效用。
此外,蟾蜍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寒性,能夠平衡體內的陰陽,對於治療某些風寒之邪引起的疾病尤為有效。它的活血化瘀特性使其適用於婦科病、關節炎等病症的輔助療法。因而,蟾蜍在大麝香丹中的應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更體現了中醫對於藥物配伍的深刻理解,充分發揮了其協同作用。
大麝香丹方中加入地龍,主要考量其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地龍,又稱蚯蚓,性寒、味鹹,入肝、心經。其性寒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而其味鹹可利水消腫。
在地龍的藥性作用下,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並消散瘀血,減輕炎症反應,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因此,在地龍加入大麝香丹方中,可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其止痛、活血化瘀的療效。
大麝香丹方中加入夜明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明目:夜明砂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麝香、牛黃等配合,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眼部炎症,改善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夜明砂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有助於消除眼部淤血,減輕眼部疼痛和視力下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麝香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大麝香丹」主治小兒因疳積、消化不良或蟲積導致的各種虛弱病證,具體症狀包括:
- 小兒羸瘦:身形極度消瘦,營養不良。
- 腹大見青筋:腹部鼓脹,腹壁可見青筋(靜脈曲張),顯示可能與脾虛脹滿或腸道蟲積有關。
- 丁奚疳:古代所指的小兒疳病之一,特徵為腹大頸細、四肢瘦弱如柴,現代可能類似重度營養不良或腸道寄生蟲病。
- 諸疳積癖:泛指各種疳病及積滯(如食積、痰積、蟲積等)。
- 頭重頸細:頭部沉重、頸部纖細無力,反映氣血虛弱,肌肉失養。
- 腹中有積:腹部有積滯(如食積、蟲塊)。
- 毛焦氣急:毛髮枯黃無光澤,呼吸急促,顯示氣陰兩虛或肺脾受損。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麝香」為君藥,結合多種攻積、殺蟲、活血之品,推測其功效原理如下:
麝香(半兩)
- 作用:辛香走竄,開竅醒神,活血散結。
- 推論:針對「腹有積滯」與「氣急」,能通竅行氣,破除氣血瘀滯,改善脹滿與呼吸不暢。
粉霜(半兩,研)
- 作用:即輕粉(氯化亞汞),有毒,但傳統用於殺蟲攻積。
- 推論:與其他殺蟲藥協同,清除腸道寄生蟲(如蟯蟲、蛔蟲),緩解「腹大青筋」與「積癖」。
朱砂(半兩,水飛)
- 作用: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 推論:小兒疳積常見煩躁不安,朱砂可鎮靜,兼緩解蟲積內熱。
白礬(灰,半兩)
- 作用:燥濕化痰,殺蟲止癢。
- 推論:輔助殺蟲,並減少腸道濕濁(如腹瀉、黏液)。
五靈脂(1兩)
- 作用:活血化瘀,止痛。
- 推論:改善腹部血瘀氣滯(如「腹大青筋」),兼治蟲積腹痛。
肉豆蔻仁(1兩)
- 作用: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 推論:防止攻積藥過於峻猛,保護脾胃,調節腹瀉與脹氣。
乾蟾(1兩,塗酥炙)
- 作用:解毒消腫,殺蟲消疳。
- 推論:蟾蜍傳統用於疳積重症(如「丁奚疳」),能攻毒破積,改善營養不良性浮腫。
乾地龍(1分,炒)
- 作用:清熱活絡,平喘通絡。
- 推論:緩解「氣急」及經絡不通(如肢體瘦弱)。
夜明砂(半兩)
- 作用:清肝明目,散血消積。
- 推論:針對疳積目盲(維生素A缺乏),兼活血消腹中瘀滯。
乾蜣螂(7枚,去翅炙黃)
- 作用:破瘀通便,攻毒消積。
- 推論:蟲類藥善行峻攻,協助破除頑固積滯(如蟲塊、宿食)。
整體方義與治療邏輯
- 峻攻積滯:以麝香、粉霜、蟾蜍、蜣螂為核心,破血攻積、殺蟲解毒,針對「腹中積聚」與蟲疳。
- 兼顧脾胃:肉豆蔻溫中固腸,防止攻伐過度。
- 活血通絡:五靈脂、地龍改善氣血瘀阻(青筋、羸瘦)。
- 鎮靜安神:朱砂緩解疳積煩擾。
- 針對性用藥:夜明砂改善眼疾,乾蟾專治疳病重症。
可能現代對應病症
此方適用於小兒重度營養不良(如蛋白質能量不足)、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症)、或慢性消化不良伴隨的代謝障礙(如維生素缺乏)。然其組成含毒性成分(如粉霜、朱砂),需謹慎評估劑量與用法。
傳統服藥法
麝香半兩,粉霜(研)半兩,朱砂(細研、水飛)半兩,白礬(灰)半兩,五靈脂1兩,肉豆蔻仁1兩,乾蟾(塗酥炙)1兩,乾地龍1分(炒),夜明砂半兩,乾蜣螂7枚(去翅、炙黃熟)。
上為末,與朱砂等同研勻細,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3至5丸,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消積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麝香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張渙方。 組成:麝香半兩,粉霜(研)半兩,朱砂(細研、水飛)半兩,白礬(灰)半兩,五靈脂1兩,肉豆蔻仁1兩,乾蟾(塗酥炙)1兩,乾地龍1分(炒),夜明砂半兩,乾蜣螂7枚(去翅、炙黃熟)。 主治:小兒羸瘦,腹大見青筋及丁奚。諸疳積癖,頭重頸細,腹中有積,毛焦氣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