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命保童丸

定命保童丸

DING MING BAO T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8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20%
肺經 15%
膀胱經 15%
大腸經 10%
心經 9%
腎經 4%
脾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命保童丸」方劑中使用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瀉之功。方中若出現脾虛濕盛、腹瀉不止等症狀,白礬可有效收斂止瀉,保護脾胃功能。
  2. 清熱解毒: 白礬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方中若出現熱毒內侵、導致兒童發熱、煩躁不安等情況,白礬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白礬用於「定命保童丸」的藥理作用,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定命保童丸方劑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地龍味甘鹹,性寒,入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病症。此方中,地龍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改善血熱情況,緩解因熱毒或血熱導致的兒童疾病。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地龍亦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絡引起的疼痛,地龍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在定命保童丸中,地龍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瘀血,緩解兒童因瘀血導致的各種病症。

定命保童丸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小兒驚癇、夜啼、不眠等症狀,皆因心神不安所致,因此使用硃砂以鎮驚安神,使小兒安寧。
  2. 辟邪避穢: 古人對硃砂抱有辟邪避穢之信仰,認為其可驅逐邪祟,防止疾病侵襲。因此,定命保童丸中加入硃砂,也包含了此一意涵,以期保護小兒免受邪氣侵擾。

「定命保童丸」方劑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救逆回陽: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濃烈,能開竅醒神、回陽救逆,用於小兒驚厥、神昏等危重症狀,以其強烈的穿透力,快速作用於心肺,改善血液循環,恢復心肺功能。
  2. 通竅化瘀:麝香具有通竅開竅、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小兒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發育不良、肢體麻木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命保童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療「疳證」,尤針對「疳蛔」(疳積兼腸道蛔蟲)及「頭疳」。疳證為小兒常見病,多因脾胃虛弱、蟲積或營養失調所致,症見消瘦、腹大青筋、毛髮焦枯等。方中白礬殺蟲燥濕,地龍通絡祛風,朱砂安神鎮驚,麝香開竅醒脾,合而用之,可驅蟲、消疳、通絡醒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礬(燒令汁盡)
    煅後燥性更強,能殺蟲(尤對蛔蟲)、燥濕止癢,針對疳積蟲擾、濕濁內蘊之病機。

  2. 乾地龍(炙)
    地龍性寒通絡,炙後減其寒性而增祛風活絡之效,或用以緩解蟲擾所致腹痛、驚搐。

  3. 朱砂
    鎮心安神,治疳積伴隨的驚惕不安;另古方中朱砂亦有一定殺蟲之效(如《本草綱目》載其治「疳匿」)。

  4. 麝香
    芳香走竄,開竅醒脾、辟穢化濁,助藥物透達鼻竅(外用),並激發脾胃功能(內服)。

用藥特點與推理

  • 內外並治:先用藥末研汁點鼻取嚏,刺激鼻竅以醒神驅邪(類似「搐鼻法」),繼而內服丸藥直攻蟲積。
  • 劑型設計:面糊為丸,緩釋藥性;粟米大小便於小兒吞服,且量少防峻藥傷正。
  • 配伍思路:以殺蟲(白礬)為核心,輔以通絡(地龍)、鎮神(朱砂)、開竅(麝香),標本兼顧,既去蟲積,又調氣機。

可能功效延伸
若「頭疳」見頭皮堅厚、濕疹潰爛,方中白礬燥濕、麝香透皮,或可外用敷塗(原文缺如,但古法常有此變通)。整體而言,此方適合疳積夾蟲、兼見神煩不寧者,體現「攻邪為主,兼顧醒脾」的治疳思路。

傳統服藥法


白礬1兩(燒令汁盡),乾地龍(炙)1分,朱砂1分,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小者如粟米。
疳蛔重者每服7丸,輕者5丸 每日平明時先用□者1粒,於盞中以熱水浸一炊久,用箸頭研成□,將衽子點藥於鼻中,候嚏噴三五遍,然後用□丸者,以熟水化破空心服之。如頭疳,即發堅□,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定命保童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定命保童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組成:白礬1兩(燒令汁盡),乾地龍(炙)1分,朱砂1分,麝香少許。 主治: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