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麝散

朱麝散

ZHU SH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4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25%
膀胱經 14%
肺經 11%
心經 11%
腎經 5%
胃經 5%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朱麝散中加入青黛,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之力,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而涼血止痛作用則可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朱麝散作為外用藥,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青黛的加入能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提升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朱麝散中包含地龍,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地龍味鹹性寒,入肝、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等,能有效改善症狀。
  2. 清熱解毒,化瘀消腫: 地龍亦能清熱解毒,化瘀消腫,對於熱毒壅盛、血瘀腫痛等病症,也能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朱麝散中加入地龍,有助於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並起到清熱解毒、化瘀消腫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朱麝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走竄經絡,開竅通竅,活血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2. 開竅醒神: 麝香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朱麝散中常與其他具有開竅醒神功效的藥材配伍,例如冰片、牛黃等,以增強其療效。

朱麝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硃砂。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因其擁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而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中。首先,硃砂具有良好的鎮靜安神作用,常用於治療心煩失眠、癲癇等症狀,能有效平息心火,促進情緒穩定。其次,硃砂被認為具有祛痰、解毒的功效,能夠改善由於熱毒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咳嗽、痰多、口腫等。此外,硃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涼血作用,可用於治療由於血熱引起的出血症狀。儘管硃砂的療效顯著,但使用時需謹慎,因其包含汞成分,過量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中醫用藥中,以朱麝散為代表的方劑調配時,須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進行精確把握,以確保效果的同時減少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麝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小兒煩熱,昏悶多睡」,其病機核心在於小兒臟腑嬌嫩,易受痰熱擾神所致。煩熱為陽氣亢盛或痰熱內鬱;昏悶多睡乃痰濁蒙蔽清竅,心神失養。此方結合清熱化痰、開竅安神之效,針對小兒痰熱內蘊、心神不寧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清熱化痰

    • 牛膽南星:苦涼,入肝膽經,善化痰熱、熄風定驚,針對痰熱壅滯之核心病機。
    • 天竺黃:甘寒,清熱豁痰、涼心定驚,輔助南星化解痰熱蒙蔽之昏悶。
    • 牙消(芒硝):鹹寒軟堅,瀉熱通便,導滯下行,使痰熱從腸腑而解。
  2. 鎮驚安神

    • 朱砂:甘微寒,重鎮安神、清心降火,直接鎮攝浮越之心神,除煩熱。
    • 鐵粉:鹹平,重鎮潛陽,協同朱砂平抑亢熱,防驚風抽搐。
  3. 開竅醒神

    • 麝香:辛溫走竄,開竅醒腦,驅散痰濁之邪,改善昏沉嗜睡,為畫龍點睛之藥。
  4. 扶正顧本

    • 人參:甘微溫,補益元氣,佐制諸藥寒涼峻烈之性,防小兒正氣受損,體現「祛邪不傷正」之法。
  5. 引經調和

    • 生薑、薄荷湯送服:生薑和胃降逆,薄荷輕清升散,協調氣機升降,兼引藥上行頭目。

配伍特點
全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以化痰熱為本,佐以開竅安神。麝香朱砂一動一靜,共奏醒神鎮驚之效;人參牙消一補一瀉,調和臟腑。尤其注重小兒「易虛易實」體質,痰熱去則神自安,正氣存則病不復。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分,朱砂半分,牛膽南星半分,天竺黃半分,牙消半分,鐵粉半分,麝少許。
上為末。
每服1字,生薑、薄荷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慎用。
  •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朱麝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五。 組成:青黛1分,乾地龍7條(微炒,爲末),麝香半分,朱砂1分。 主治:小兒煩熱,昏悶多睡。

朱麝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一。 組成:人參半分,朱砂半分,牛膽南星半分,天竺黃半分,牙消半分,鐵粉半分,麝少許。 主治:胎風,心熱痰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