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聖保命丹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其瀉熱解毒之效。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腑泄熱、逐瘀止痛之功效。
四聖保命丹為清熱解毒之劑,主治熱毒熾盛、內陷心包、神昏譫語、煩躁不安、高熱不退、口渴引飲、舌紅苔黃、脈洪數等症。大黃在此方中,可起到瀉熱解毒、通腑泄熱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救治危重病症的目的。
四聖保命丹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柏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四聖保命丹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毒熾盛,症見高熱神昏、煩躁不安、口渴舌燥、便祕等。黃柏可有效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熱毒所致的症狀。
2. 燥濕止瀉: 黃柏兼具燥濕止瀉的作用,可抑制腸道內濕熱,減少腹瀉。四聖保命丹中加入黃柏,可以有效控制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腹瀉,改善腸道功能。
四聖保命丹中包含苦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苦參性寒苦,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可有效治療因濕熱、蟲毒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陰癢等。
- 利濕退黃: 苦參能利濕退黃,對於黃疸、濕熱帶下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四聖保命丹中加入苦參,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達到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利濕退黃等目的。
四聖保命丹中加入荊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熱,解表止咳: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狀。四聖保命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風寒感冒,荊芥的解表功效可幫助驅散風寒,緩解症狀。
- 通鼻竅,止流涕: 荊芥具有通鼻竅的功效,可以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四聖保命丹中加入荊芥,可以幫助緩解小兒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四聖保命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養身體、健脾益氣等。其組成中包含蟾蜍,這是因為蟾蜍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根據中醫理論,蟾蜍能夠清熱解毒、化瘀止痛,並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蟾蜍的分泌物中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對於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四聖保命丹中,蟾蜍可以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增進整體方劑的療效。此外,蟾蜍還有益於腎臟功能,能促進體內的水液代謝,對於潤腸通便和消除水腫也有幫助。因此,蟾蜍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功效,還可以提高其對於各種症狀的應對能力,使得四聖保命丹的療效更加全面和有效。
四聖保命丹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利尿通淋、解毒消腫之效。四聖保命丹旨在清熱解毒,而天花粉可有效降低體內熱毒,減輕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
- 利尿消腫: 天花粉能促進尿液生成,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並改善水腫。四聖保命丹針對發熱、水腫、口渴等症狀,天花粉的利尿消腫作用能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四聖保命丹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解表,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散寒解表、祛風止痛之功效。四聖保命丹主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症,防風能驅散寒邪,舒筋活絡,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
- 疏散風邪,防止外邪入侵: 防風能疏散表邪,防止外邪入侵,提高機體抵抗力。四聖保命丹常用於抵抗風寒入侵,防風有助於鞏固療效,避免疾病復發,提升藥效持久性。
四聖保命丹中含有輕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驅蟲殺蟲: 輕粉性寒,具有強烈殺蟲作用,能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是治療兒童腹痛、疳積等症的常用藥物。四聖保命丹以其為主要成分,旨在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腸道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腹痛、嘔吐等症狀亦具一定療效。四聖保命丹將輕粉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然而,輕粉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聖保命丹之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治「癘風」,即中醫所謂「大風」、「癘瘍」,類似現代醫學之麻風病或嚴重皮膚癬瘍疾患,以 皮膚潰爛、麻木不仁、瘡毒深伏 為主要表現。古人認為此症與「風毒積滯」相關,故方中以攻毒瀉火、祛風殺蟲為法,使毒邪從二便排出。服後反應如「牙縫出臭黃涎」、「便利膿血」,反映藥力驅邪外透、內排積滯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瀉火,攻下解毒
- 大黃:瀉熱通腸,破積滯,引毒邪從大便出。
- 黃柏:清下焦濕熱,解瘡毒,與大黃協力瀉火。
- 苦參:燥濕殺蟲,專治皮膚風癢、疥癩惡瘡。
祛風透邪,散結消腫
- 荊芥、防風:辛散風邪,透達表層滯毒,助藥勢外發。
- 栝樓根(天花粉):清熱生津,散癰腫瘡毒,防燥藥傷陰。
攻毒殺蟲,峻逐沉痾
- 乾蟾(煅):蟾蜍焙煅後毒性稍緩,專攻惡瘡、風毒積聚,為治癘風要藥。
- 輕粉:水銀製劑,劇毒但殺蟲攻毒力強,直摶頑癬疥瘡,古方多用於風癩惡疾。
方劑配伍思維
此方以 「瀉、清、透、殺」 四法並行:
- 大黃、黃柏、苦參 清瀉內毒,截病源於內;
- 荊芥、防風 開腠理,導邪外散;
- 乾蟾、輕粉 直攻腐惡之毒,剷除深伏之害;
- 栝樓根 調和峻藥之燥,兼護陰液。
全方藥性峻猛,旨在 「以毒攻毒」,適用於風毒壅盛、正氣未虛之實證。其排毒反應(如牙齦流涎、便膿血)符合古人「藥瞑眩,厥疾瘳」的治療觀,乃藥力逐邪外達之象。然此類方劑需精準辨證,非尋常皮膚病所能輕投。
傳統服藥法
大黃5錢,黃柏8兩,苦參4兩,荊芥4兩,乾蟾1只(煅),栝樓根5錢,防風5錢,輕粉2錢。
上為末。
每服1錢,茶清1盞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各1服。服5-7日後,先於牙縫內出臭黃涎,渾身疼痛,次後便利膿血,病根悉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四聖保命丹, 出處:《衛生寶鑑》卷九。 組成:大黃半兩,黃柏半斤,苦參4兩,荊芥4兩,蝦膜1個(燒灰)。 主治:癧風。
四聖保命丹, 出處:《赤水玄珠》卷三十。 組成:大黃5錢,黃柏8兩,苦參4兩,荊芥4兩,乾蟾1隻(煅),栝樓根5錢,防風5錢,輕粉2錢。 主治:癧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