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黃散

輕黃散

QING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9%
肝經 12%
小腸經 12%
腎經 11%
胃經 7%
脾經 7%
心包經 7%
心經 7%
三焦經 7%
膀胱經 6%
大腸經
肝經
小腸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心包經
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輕黃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輕黃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大黃能清熱瀉火,使濕熱之邪得以宣泄,從而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
  2. 活血化瘀: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功能,有助於消除黃疸,恢復肝臟正常運作。

因此,輕黃散中加入大黃,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活血化瘀,有效治療黃疸,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物。

輕黃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涼血解毒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下焦濕熱、濕疹、瘡瘍等症狀,黃柏能有效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達到治療效果。

此外,黃柏還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一些出血性疾病。

輕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在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是因為輕粉具有特別的藥理特性,能夠有效地降低體內的濕熱,促進氣血的流通,並且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輕粉主要是從某些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其性質輕盈且有透達之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毒穩定情緒。此外,輕粉對於風熱感冒、濕熱泄瀉及某些皮膚病等都有良好的療效。因此,在輕黃散的配方中加入輕粉,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更具針對性,能夠更有效地對抗因濕熱引起的症狀。

總的來說,輕粉在輕黃散中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使整個方劑在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等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從而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輕黃散》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玉莖上生瘡,不乾見骨者」,指男性生殖器嚴重潰瘍,瘡口久不癒合,甚至深可見骨。此類症狀屬中醫「下疳」「陰瘡」範疇,多因濕熱毒邪蘊結,或淫毒浸蝕所致。方中藥物以解毒殺蟲、祛腐生肌為主,推測其適應症可能包含梅毒、頑固性潰瘍等惡性瘡瘍。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輕粉(甘汞,Hg₂Cl₂)

    • 性辛寒,有毒,具殺蟲攻毒、祛腐斂瘡之效。古代廣泛用於惡瘡、梅毒、疥癬,其腐蝕性強,能直接破壞壞死組織,但需嚴格控制劑量。
  2. 雄黃(As₄S₄)

    • 辛溫有毒,解毒殺蟲燥濕,為治療瘡瘍腫毒常用藥。與輕粉配伍可增強攻毒之力,對深部潰瘍及腐肉效果顯著。
  3. 杏仁

    • 苦溫質潤,含油脂能調和諸藥,緩解輕粉、雄黃的刺激性,輔助藥物附著於瘡面。另杏仁具輕度腐蝕性(含氰苷成分),或輔助清除腐肉。
  4. 麝香

    • 辛香走竄,能透達病所,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其芳香之性可助藥性滲透,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加速瘡口修復。

整體方義
此方以「殺毒腐蝕」為核心,輕粉、雄黃為君藥,直接攻擊瘡毒;杏仁為使藥,調和賦形;麝香為佐藥,引藥透達。全方藉腐蝕之力清除壞死組織,結合殺蟲解毒抑制感染,適合腐潰深重、久不癒合的惡瘡。外用法避免口服毒性,局部精確用藥體現「峻藥緩攻」思路。

推論延伸應用
古籍記載用於鼻息肉(「點鼻中息肉」),顯示其適應症可能擴展至體表贅生物。現代理解中,輕粉、雄黃對異常增生組織(如息肉、疣體)或有抑制作用,但須警惕黏膜刺激與累積毒性。

此方體現中醫「以毒攻毒」外用療法,針對頑固性潰瘍或毒盛之症,然用藥峻烈,須辨證明確後謹慎施行。

傳統服藥法


輕粉1錢,雄黃半兩,杏仁1錢(湯浸之,去皮尖並雙仁),麝香少許。
上於乳鉢內先研杏仁如泥,余藥同研細勻,瓷合蓋定。
每有患者,不問深淺,夜臥用骨箸或竹箸,點如粳米大在鼻中息肉上,隔1日,夜臥點1次。半月有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黃、黃柏均有瀉下作用,故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鼻息肉鼻孔呼吸有臭味

相同名稱方劑


輕黃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龍骨2錢,黃丹1錢,輕粉5個子,白礬1分,生田螺2枚。 主治:風熱惡瘡。

輕黃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 組成:輕粉1錢,雄黃半兩,杏仁1錢(湯浸之,去皮尖并雙仁),麝香少許。 主治:鼻中息肉。鼻臭。

輕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大黃3錢(燒灰存性),黃柏2錢(燒灰存性),輕粉少許,久年壁土(東向者)1錢。 主治:玉莖上生瘡,不乾見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