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惺惺丸

大惺惺丸

DA XING X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心經 28%
肺經 17%
脾經 16%
腎經 4%
胃經 3%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惺惺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之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功。

古人認為心主神志,而硃砂可平心氣、鎮心神,用於治療神志不安、驚悸失眠等症。同時,硃砂還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治療熱病神昏、神志不清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汞,長期服用易產生毒性,故現代臨牀應用需謹慎,多以其他藥物替代。

大惺惺丸中加入青礞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青礞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痰熱壅肺、咳嗽喘息、痰多粘稠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軟堅散結: 青礞石還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積聚的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改善氣機運行,促進病邪排出。

因此,在大惺惺丸中加入青礞石,可以有效地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促進身體恢復。

大惺惺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降火平肝。其組成中包含了雄黃,這是因為雄黃具有很好的消腫止痛和解毒作用。雄黃是以硫化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物藥,具有抗菌消炎的特性,傳統中醫認為其能有助於治療癥狀如發熱、頭痛及各類毒邪引起的病症。此外,雄黃在輔助清熱解毒方面的效果,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使患者的病情更快改善。然而,由於雄黃中含有砷類成分,應注意其使用劑量及禁忌,過量可能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大惺惺丸時需在專業中醫的指導下進行。總之,雄黃作為大惺惺丸中的一個重要成分,既能發揮其藥效,也需謹慎處理,以確保患者的安全與健康。

大惺惺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蟾蜍,這主要源於蟾蜍在中醫藥學中的獨特藥理特性。蟾蜍的主要成分包括蟾酥,具有潤肺、消腫、解毒的功效。中醫認為,蟾蜍能夠有效地幫助清熱解毒,對於一些由毒素引起的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蟾蜍被廣泛用於治療皮膚病、腫瘤等病症,顯示出其在提升免疫力和促進新陳代謝方面的潛力。

在大惺惺丸中,蟾蜍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調理身體、驅邪化瘀方面更具功效。蟾蜍的獨特成分能夠協同其他藥材,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並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蟾蜍在大惺惺丸的組成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體現了中醫講究的“君臣相伍”之道,充分凸顯了其價值所在。

大惺惺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內盛、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開通心竅,使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2. 化瘀止痛,消腫散結: 牛黃還具有一定化瘀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經絡不通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牛黃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大惺惺丸中加入牛黃,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化瘀止痛等功效,治療熱毒內盛、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

大惺惺丸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對於因熱毒壅塞心竅,導致神志昏迷、言語不清、口渴煩躁等症狀,冰片可以通過清熱解毒,開竅醒神,達到改善症狀的效果。
  2. 消腫止痛,生肌止血: 冰片還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功效。對於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腫痛、出血等,冰片可以起到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大惺惺丸中加入冰片,可以有效改善因熱毒壅塞心竅導致的各種症狀,同時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功效,提高藥效。

大惺惺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對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氣血阻滯等症狀,麝香可起到開竅醒神、化痰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患者意識。
  2. 通經止痛: 麝香具有通經活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大惺惺丸中加入麝香,是為了增強其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功效,對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氣血阻滯、跌打損傷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大惺惺丸中包含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通絡止痛: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烏梢蛇能有效改善。
  2. 活血化瘀:烏梢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大惺惺丸中加入烏梢蛇,旨在發揮其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惺惺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雞峰普濟方》,主治「驚疳百病及諸壞病」。古代醫家所謂「驚疳」,多指小兒驚風(抽搐、神昏)兼疳積(形瘦、腹脹、消化障礙);「諸壞病」則泛指病情複雜、正氣虛損之頑疾。此方以「鎮驚消疳、解毒開竅」為核心,用於小兒驚風痰熱內閉、疳疾蟲積、或久病邪盛體虛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重鎮安神,熄風定驚

    • 辰砂(硃砂)、蛇黃(蛇含石)、金牙石:質重沉降,鎮心安神,止驚悸抽搐。
    • 青礞石:墜痰下氣,善治「痰熱驚癇」,破解膠結之痰涎。
  2. 解毒辟穢,開竅醒神

    • 雄黃蟾灰(蝦蟆燒灰):殺蟲解毒,除疳積蟲患;雄黃兼化痰定驚。
    • 牛黃龍腦(冰片)、麝香:芳香走竄,清心開竅,醒神解熱毒,助重藥透達病所。
  3. 協同增效與配伍特點

    • 全方以礦物藥(辰砂、礞石等)鎮降為主,佐以動物藥(牛黃、蟾灰、麝香)通絡開竅,體現「重墜鎮靜」與「靈動透達」並用之思路。
    • 蒸餅為丸(發酵麵糊制丸)顧護脾胃,減輕金石藥傷胃之弊;薄荷湯送服取其辛涼疏風,助藥力外透內清。

三、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結合「安神、化痰、解毒、通竅」四法,推測適用於:

  1. 驚風痰熱證:高熱神昏、驚厥痰鳴、苔黃膩。
  2. 疳積蟲擾證:腹大青筋、嗜異食、睡中齘齒,兼見精神煩躁。
  3. 痰瘀交結證:久病痰瘀內阻,出現癲癇、癡呆等神志病變。

附註差異
《雞峰》版本去蛇黃而加生乾地黃,可能增強滋陰涼血之效,適用於驚疳兼陰血耗傷者,體現「因地黃養陰制金石燥烈」之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辰砂(研)1錢半,青礞石1錢半,金牙石1錢半,雄黃1錢,蟾灰2錢(乾燥蝦蟆1個,燒灰存性,研末),牛黃1錢,龍腦1錢(別研),麝香半錢(別研),蛇黃3錢(醋淬5次)。
上為細末,水煮蒸餅為丸,朱砂為衣,如綠豆大。
百日兒每服1丸,一歲兒2丸,薄荷溫湯化下,食後服。
《雞峰》無蛇黃,有生乾地黃三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惺惺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辰砂(研)1錢半,青礞石1錢半,金牙石1錢半,雄黃1錢,蟾灰2錢(乾燥蝦蟆1個,燒灰存性,研末),牛黃1錢,龍腦1錢(别研),麝香半錢(别研),蛇黃3錢(醋淬5次)。 主治:驚疳百病及諸壞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