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粟丹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降逆,化痰止嘔: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金粟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丁香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 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丁香亦有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之功。金粟丹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肉桂、附子等,丁香可協同溫腎助陽,並能行氣止痛,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腰痛等症狀。
總之,丁香在金粟丹中發揮溫中降逆、化痰止嘔、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等多重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金粟丹方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利濕解毒: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金粟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濕熱內蘊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龍膽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清除眼部熱毒,利濕作用可以消除眼部濕熱,從而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 配伍增效: 龍膽草與金粟丹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梔子等,共同組成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藥效,相互增效,加強藥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金粟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化痰: 厚朴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溼化痰之效。金粟丹常用於治療痰溼阻肺,咳嗽喘息等症,厚朴可助其清痰利氣,改善呼吸道症狀。
- 行氣止痛: 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金粟丹在治療痰溼阻肺的同時,還可兼治胸腹脹痛,厚朴可助其疏肝理氣,緩解胸腹疼痛。
厚朴在金粟丹中起到燥溼化痰,行氣止痛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佳療效。
金粟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金粟丹本身就以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為主,硃砂的加入可增強其安神定志之效。
- 化痰止咳: 硃砂亦可化痰止咳,對風寒咳嗽、痰多咳嗽等症有一定療效。金粟丹中也常配伍其他具有化痰止咳作用的藥材,與硃砂相輔相成,加強其化痰止咳之功。
然而,硃砂具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金粟丹中加入青黛,主要有兩大原因:
-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金粟丹主治熱毒瘡瘍,而青黛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抑制瘡瘍的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青黛亦能活血化瘀,對於金粟丹中所治療的瘀血腫痛,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加速傷口修復。
金粟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皮膚疾病及腫瘤等病症。其中包含蟾蜍,主要是因為蟾蜍同時具備多種藥理作用,特別是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方面的效果。
蟾蜍體內的蟾酥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並具備抗腫瘤的潛力。此外,蟾蜍在中醫理論中,屬於寒性藥材,能有效清理體內的熱毒,對於因熱毒引發的皮膚病、腫瘤等症狀具有療效。
另外,蟾蜍的運用歷史悠久,經過多次的臨牀驗證,其療效得到廣泛認可,故而在金粟丹中被選用。整體而言,蟾蜍的成分和藥性為金粟丹的療效增添了重要的支持,促進其對於各類疾病的治療效果。
金粟丹方劑中包含夜明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補腎益精,明目止翳: 夜明砂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肝瀉火、補腎益精、明目止翳的功效。金粟丹主治目赤腫痛、羞明畏光、視物昏花、夜盲等症,夜明砂可藉由滋養肝腎,改善視力,達到治療目的。
二、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金粟丹方劑中其他藥材如石決明、菊花等,同樣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夜明砂的加入可增強其藥效,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金粟丹方劑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其收斂作用能固澀腸胃,止瀉痢,並可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腹瀉。同時,訶子亦具清熱解毒功效,能解暑熱、止渴生津,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金粟丹方劑中加入訶子,可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粟丹方劑中包含蟬蛻,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疏風止痙:蟬蛻性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攣的功效。金粟丹主治小兒驚癇、抽搐等症,蟬蛻可清熱解毒,平息肝風,有效控制痙攣發作。
- 通竅利竅:蟬蛻可通利關竅,尤其對於小兒因風熱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具有良好的通竅作用。金粟丹中加入蟬蛻,可促進鼻竅通暢,減輕症狀。
總之,金粟丹中加入蟬蛻,旨在疏風止痙、通竅利竅,以達到治療小兒驚癇、抽搐等症的效果。
金粟丹中包含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金粟丹主要用於治療心火熾盛、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狀,黃連能有效清心火,改善上述症狀。
- 解毒止痛: 黃連還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金粟丹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藥材有毒性,而黃連可以起到解毒作用,保障藥方的安全性。
金粟丹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走氣血,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金粟丹主治神志昏迷、痰濁阻竅,而麝香能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改善神志,提高藥效。
- 活血化瘀: 麝香亦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對於金粟丹所治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能起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粟丹」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金粟丹由多味中藥組成,各味藥材功效如下:
- 九制牛膽星:清熱化痰,息風止痙。
- 明天麻:平肝息風,通絡止痛。
- 節白附:祛風痰,定驚搐。
- 淨全蠍: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 明乳香: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 代赭石: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
- 直殭蠶: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
- 赤金箔:鎮心安神。
- 真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
- 梅花片:清熱解暑,開竅醒神。
古籍記載與主治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金粟丹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重訂廣溫熱論》:咳嗽上氣,喘急不定,嗽聲不轉,眼翻手搐,昏沉不醒。
- 《春腳集》:專能疏風化痰,清火降逆,並治咳嗽上氣,喘急不定,嗽聲不轉,眼翻手搐。凡諸家截風定搐之方,皆不及此方之聖藥。
- 《幼科驚搐門》:開關通竅,下氣利痰。慢驚,參朮湯下;急驚,薄荷殭蠶湯下。
- 《幼科切要》:凡開關通竅,下氣利痰,醒昏定痙,一切危急者用之。
- 《幼幼集成》:此丸專能疏風化痰,清火降氣,並治咳嗽上氣,喘急不定,嗽聲不轉,眼翻手搐。凡諸家截風定搐之方,皆不及此方之聖。倘前醫用藥不當,誤而致搐,昏沉不醒,即以全身燈火醒之,用此丸一服即痊。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治疳瘦泄瀉腹大。好食泥土。
- 《幼幼新書》:張渙,金粟丹,治腹大疳瘦,如吃泥土,泄利不調方。
- 《証治準繩‧幼科》:張渙金粟丹,治腹大疳瘦,好吃泥土,泄利不調。
- 《慈幼便覽》:其症初起,面赤唇紅,氣粗發熱,咳來痰鳴,或眼胞微浮,額上汗出。此外有感冒,寒熱傷肺,急宜疏解。若寒者應辛散而反涼瀉,熱者應涼瀉而用浮升,以致聲音不轉,眼翻手搐,宜用《集成》金粟丹。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藥物功效及古籍記載,金粟丹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疏風化痰,清火降逆:方中九制牛膽星、明天麻、節白附、淨全蠍等藥物具有良好的疏風、化痰、息風止痙作用,能夠有效緩解咳嗽、喘急、痰涎壅盛等症狀。同時,代赭石、梅花片等藥物具有清火降逆之效,有助於平復上逆之氣機。
開關通竅,醒昏定痙:方中麝香具有開竅醒神之功,與諸藥合用,能夠開關通竅,醒昏定痙,適用於痰迷心竅、昏沉不醒等危急症狀。
消積導滯,調和脾胃:部分古籍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幼幼新書》、《証治準繩‧幼科》記載金粟丹可治療疳積、腹大、泄瀉等症狀,好食泥土。顯示金粟丹可能也兼具消積導滯,調和脾胃之效,但方中並未見明顯消食導滯藥物,此一功效尚需進一步考證。
應急救治,小兒危急重症:多部文獻如《幼科切要》、《幼幼集成》都強調金粟丹是應急救治之方,可以治療一切危急者,可見金粟丹之藥效較為峻猛,多用於危急重症,尤其是小兒因痰熱或誤治導致的抽搐、昏迷等症。
總結
金粟丹是一首以疏風化痰、清火降逆、開關通竅、醒昏定痙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其應用廣泛,特別適用於小兒咳嗽上氣、喘急不定、眼翻手搐、昏沉不醒等危急症狀。但由於其藥性較為峻猛,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濫用。
傳統服藥法
母丁香 草龍膽 厚朴(生薑汁制) 好朱砂(細研,水飛) 青黛(研)各一兩 乾蟾五枚(塗酥炙焦黃) 夜明砂(微炒) 訶子皮(微炮) 蟬殼各半兩 川黃連(冬用)二兩(夏用)一兩(上為細末) 麝香(研)半兩上藥一處拌勻,用煉蜜一半,白麵糊一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粒,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粟丹有毒,不宜過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粟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張渙方。 組成:母丁香1兩,草龍膽1兩,厚朴(生薑汁制)1兩,好朱砂(細研,水飛)1兩,青黛(研)1兩,乾蟾5枚(塗酥炙焦黃),夜明砂(微炒)半兩,訶子皮(微炮)半兩,蟬殼半兩,川黃連(冬用)2兩,(夏用)1兩,(上爲細末),麝香(研)半兩。 主治:腹大疳瘦,如吃泥土,泄利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