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丹

香附丹

XIANG F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7%
胃經 17%
肝經 17%
三焦經 6%
腎經 6%
膽經 6%
心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附丹方劑中包含香附,其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性辛溫,入肝、脾經,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可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2.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香附亦可健脾和胃,有助於消化不良、食積脹滿等症狀。香附丹中常與其他健脾和胃藥物配伍,以增強其療效。

故香附為香附丹中重要藥材,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病症。

香附丹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之效。與香附、丹參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行氣止痛的效果,有助於緩解患者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胃痛、腸鳴等症狀。
  2. 溫腎暖脾: 沉香具溫腎暖脾之效,可助於改善因腎陽虛、脾陽虛所致的脘腹冷痛、腹瀉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整體的溫陽補氣作用,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恢復能力。

香附丹方劑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消積: 檳榔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殺蟲的功效。搭配香附等藥材,能有效治療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引起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理氣止痛: 檳榔能促進腸胃蠕動,並可抑制腸道平滑肌痙攣,有助於緩解腹部疼痛。與香附等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達到理氣止痛、緩解疼痛的效果。

香附丹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中包含蟾蜍。蟾蜍在中醫藥材裡被視為一味具有特殊功效的藥物,主要因其皮膚分泌物中含有多種生物鹼,能對人體產生特定作用。根據中醫理論,蟾蜍性溫、味辛,有毒,歸心、肝經,具有攻毒消腫、止痛、解毒等功效,常見於治療疔瘡、腫毒及各種頑固性疾病。

在香附丹中加入蟾蜍,主要是利用其強烈的解毒與消腫能力,以達到調理氣機、疏肝解鬱的目的。該方劑通常用於治療因肝氣鬱結所致的各類疾病,如胸脹、脅痛、抑鬱不樂等症狀。然而,由於蟾蜍含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經過嚴格炮製處理,且用量需極為謹慎,以免造成中毒反應。因此,在臨床應用時,必須由專業中醫師指導使用,不可擅自增減劑量或頻率,以確保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附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齒不生」,即幼兒遲遲未長牙齒。古代醫家認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故齒不生多與腎氣不足、氣血不充或經絡壅滯相關。方中以香附為君藥,搭配行氣活血、通絡化瘀之品,佐以動物藥(鼠糞、蟾蜍)及羊髓益髓充骨,推測其機理在於調暢氣機、通絡催齒,輔以補益精髓,促進牙齒生長。


組成與治療原理解析

  1. 香附子(君藥)

    • 性味辛微苦,主入肝經,善疏肝解鬱、理氣活血。
    • 古代認為「氣行則血行」,香附調暢氣機,可助氣血上達齒齦,推動牙胚發育。
  2. 沈香、檳榔(臣藥)

    • 沈香:辛溫降氣,溫腎納氣,助香附疏解氣滯,兼引藥下行入腎。
    • 檳榔:破滯行氣,能「消穀逐水」(《本草綱目》),推測用於通散頜面壅滯,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3. 雌鼠糞、乾蟾(佐藥)

    • 雌鼠糞(兩頭尖者名「五靈脂」):古代用其活血散瘀,《日華子本草》載其「治小兒五疳」,可能取其通絡之效。
    • 乾蟾(蟾蜍燒灰):解毒散結,《藥性論》言其「治小兒疳瘦」,此處或借其走竄之性,刺激牙床生發。
  4. 羊髓(使藥)

    • 甘溫潤燥,《千金方》多用其補髓填精,此處作為賦形劑兼助補益,以「髓養骨」間接促齒生長。
  5. 麝香湯送服

    • 麝香辛香走竄,通經透絡,增強全方藥力上行至齒齦,開竅醒神,助氣血暢通。

配伍邏輯與推論

此方以**「行氣通絡」為主軸**,結合「活血散結」與「補髓養骨」:

  • 氣滯血瘀:香附、沈香、檳榔調氣,鼠糞、蟾灰化瘀,針對可能的氣血阻滯影響齒生。
  • 腎精不足:羊髓補益,佐麝香引藥上行,間接滋養牙胚。
  • 局部刺激:蟾蜍灰、鼠糞等動物藥可能含礦物質或特殊成分,對牙床產生輕微刺激作用。

整體思路:非單純補腎,而是通過調暢氣血、疏通經絡,結合「以形補形」(羊髓)與動物藥的活性,多途徑促進牙齒萌發。

傳統服藥法


大香附子(揀淨,刮去皮)1兩,沈香1兩,檳榔半兩,雌鼠糞(燒灰)半兩,乾蟾(燒灰)半兩。
上為末,用羊髓四兩,煮爛和成膏,如黍米大。
每服10粒,麝香湯送下。
蟾蜍丸、香附丸(《普濟方》卷三六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止痛,理氣開郁的功效,適合小兒齒不生證。如果患者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不宜服用本方。

相同名稱方劑


香附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六引張渙方。 組成:大香附子(揀淨,刮去皮)1兩,沉香1兩,檳榔半兩,雌鼠糞(燒灰)半兩,乾蟾(燒灰)半兩。 主治:小兒齒不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