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命散

護命散

HU M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1%
心經 23%
脾經 14%
肺經 10%
胃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命散中含有蟾蜍,主要原因如下:

  1. 蟾蜍具有解毒功效: 蟾蜍的皮、肉、膽均可入藥,具有解毒消腫、活血止痛之效。其毒性成分可抑制病菌繁殖,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
  2. 蟾蜍可治療心臟疾病: 蟾蜍毒素中含有強心成分,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治療心力衰竭、心律不整等。

護命散為複方中藥,方中各藥材相互配合,以發揮最佳療效。蟾蜍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解毒、強心作用。

護命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原因有二:

一、鎮驚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可治療驚癇、失眠、健忘、遺精等症狀。護命散主要用於治療驚風、抽搐等症狀,龍骨有助於鎮驚安神,緩解病症。

二、固澀止血:龍骨亦可收斂固澀,止血生肌。對於因驚風導致的出血,或其他外傷出血,龍骨有助於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龍骨在護命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於鎮驚安神、固澀止血,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護命散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殺蟲:雄黃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古人認為,瘟疫、瘴氣等皆為毒邪所致,而雄黃可驅逐邪氣,預防瘟疫,故常被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疥癬、濕疹等病症。
  2. 辟邪驅瘴:古人認為雄黃具有辟邪驅瘴的功效,常將其製成符咒,用於驅除邪祟、預防瘟疫。護命散中加入雄黃,除了藥用功效外,也包含了辟邪驅瘴的文化意涵。

護命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闢穢解毒的功效。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痰迷心竅等症狀,能起到快速提神醒腦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恢復意識。
  2. 活血化瘀: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因此,護命散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救治危急重症的目的。

護命散中包含石膽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石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其能有效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同時也能治療肝膽濕熱、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病症。因此,護命散中加入石膽草,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血熱引起的各種疾病的目的。

護命散中添加蘆薈,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蘆薈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便祕等症狀。同時,蘆薈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有一定療效。

因此,護命散中加入蘆薈,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命散為傳統中藥方劑,主要針對小兒急疳引發的唇口臭爛、齒宣腫等症狀。以下從功效主治與組成邏輯兩方面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急疳」,古稱「走馬牙疳」,屬小兒科急症,特徵為口腔黏膜及牙齦快速潰爛、腐臭,甚至齒牙脫落。病因多與熱毒熾盛、腐蝕血肉有關。方中諸藥合用,發揮「解毒消腫、斂瘡生肌」之效,外敷可局部清熱拔毒、抑制腐敗,緩解潰爛腫痛。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乾蟾(燒存性):
    蟾皮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消疳積,燒存性後增強收斂止血之效,針對熱毒腐蝕之潰爛。

  2. 白龍骨
    礦物藥,質重斂瘡,可吸附濕毒、促進創面癒合,改善黏膜潰瘍。

  3. 雄黃
    辛溫有毒,但外用能殺蟲解毒,《本草綱目》載其治「疳瘡」,對腐敗組織有抑菌作用。

  4. 麝香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其辛香走竄之性助藥力透達病所,加速局部氣血運行。

  5. 石膽(膽礬):
    酸澀寒,解毒收濕,古方常用於蝕瘡去腐,與雄黃協同強化清熱效果。

  6. 蘆薈
    清肝瀉火,外用可消炎鎮痛,其黏膠質有助形成保護層,減緩刺激。

組方邏輯
全方以「攻毒斂瘡」為核心,乾蟾、雄黃、石膽直折熱毒;白龍骨、蘆薈收濕生肌;麝香引藥透達。此配伍體現中醫「去腐生新」思路,針對急疳熱毒壅滯、血肉腐敗之病機,通過外敷局部作用,達到清解、收斂雙重效果。

附註:其適用於熱毒實證,若潰爛日久氣陰兩虛者,需調整用藥。

傳統服藥法


乾蟾1個(5月5日取,燒存性),白龍骨(搗,研)1分,雄黃1分,麝香1分,石膽1分,蘆薈1分(研)。
上為細散。
每用少許,敷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及有其他疾病者慎用。
  3.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口臭夜間盜汗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護命散,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枯礬1錢,五倍子5錢,龍骨(煅過)1錢5分。 主治:盜汗,自汗。

護命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乾蟾1個(5月5日取,燒存性),白龍骨(搗,研)1分,雄黃1分,麝香1分,石膽1分,蘆薈1分(研)。 主治:小兒急疳,唇口臭爛,齒宣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