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黃煎
XIONG HUANG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煎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雄黃具有較強的解毒作用: 根據中醫理論,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痛等功效。對於蛇蟲咬傷、瘡瘍腫毒、濕疹等疾病,雄黃可有效消腫止痛、殺滅病菌,達到解毒療效。
- 雄黃煎中雄黃的用量較小,且配伍其他藥物: 雄黃煎方中,雄黃用量一般較小,並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如甘草、生地等,以降低雄黃的毒性,發揮其解毒功效,同時兼顧整體療效。
雄黃煎方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肺降氣:葶藶子性寒,入肺經,具有瀉肺降氣、止咳化痰之效。雄黃煎用於治療熱毒壅肺、肺熱咳嗽,葶藶子可輔助雄黃清熱解毒,並疏散肺氣,緩解咳嗽症狀。
2. 利水消腫:葶藶子亦有清熱利水之功,可輔助雄黃煎化解肺熱導致的痰液積聚,並利水消腫,減輕患者不適。
綜上所述,葶藶子在雄黃煎中起著瀉肺降氣、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的輔助作用,與雄黃相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肺、肺熱咳嗽等病症。
雄黃煎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闢穢: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之效,但其性燥烈,易傷正氣。麝香性溫,能開竅通竅,並能引導雄黃之毒氣下行,防止藥性過於上衝,同時也能增強雄黃的解毒功效,使其更有效地祛除毒邪。
- 活血止痛:麝香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有助於緩解因毒邪入侵而引起的疼痛。在雄黃煎方劑中,麝香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活血止痛的效果,更快速地緩解病痛。
總之,雄黃煎中加入麝香,是為了更好地發揮雄黃的解毒功效,同時也能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雄黃煎中包含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雄黃性溫,擅長解毒殺蟲,但容易燥熱傷陰。蘆薈性寒,能清熱解毒,且潤腸通便,可緩解雄黃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傷陰。
- 促進排泄: 蘆薈具有促進腸道蠕動、排泄毒素的作用,可幫助雄黃藥效更好地發揮。此外,蘆薈還能清熱瀉火,配合雄黃消炎殺蟲,可有效治療一些熱毒引起的疾病。
總之,蘆薈在雄黃煎中起到清熱解毒、潤腸通便、促進排泄的作用,與雄黃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黃煎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牙齒風齲疼痛,作臭血出膿」,即因風邪侵襲或齲齒(蛀牙)導致的牙痛,伴隨口臭、出血或化膿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牙疾與風熱上攻、血瘀化膿有關,故需以解毒殺蟲、消腫止痛、祛風排膿之法治療。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雄黃(研):
- 性辛溫,有毒,具殺蟲解毒、燥濕祛風之效。針對齲齒蟲蛀及化膿性感染,能抑制腐敗、消腫止痛。
葶藶(紙上炒為末):
- 苦辛寒,能瀉肺行水、破滯消腫。此處用其「炒」法緩其寒性,取其通利之效以散齒齦血瘀膿腫。
麝香(研):
- 辛溫香竄,開竅通絡、活血散結。其穿透力強,可引藥直達病所,促進局部氣血流通,緩解疼痛與膿腐。
蘆薈(研):
- 苦寒清熱,殺蟲斂瘡。輔助雄黃解毒,並收斂潰爛組織,減少滲血與分泌物。
臘月豬脂:
- 作為基質,滋潤黏膜、黏附藥力,使諸藥能持久作用於患處。
製法與外用邏輯:
- 先以豬脂溶化,依序加入葶藶、雄黃等藥,確保藥性融合。
- 「刮齒令淨,針出惡血」:先清除齒面腐敗物並刺絡排膿,為後續藥物滲透創造條件。
- 「鐵篦子熨烙」:古代以溫熱金屬器具按壓患處,既刺激局部循環,又加強藥物吸收。
- 後續輔以川芎、升麻等祛風散邪之散劑貼敷,鞏固療效。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結合「解毒殺蟲(雄黃、蘆薈)—活血排膿(麝香、葶藶)—外治通絡(熨烙)」三法,針對風齲的「痛、臭、膿」三大症狀,體現古代外治方「直達病所,標本兼顧」的特點。
傳統服藥法
雄黃(研)1錢,葶藶(紙上炒為末)1錢,麝香(研)半錢,蘆薈(研)半分。
先以臘月豬脂3兩,煎化去滓;次下葶藶末,煎少頃;次下三味研藥,攪勿住手,候凝成煎,瓷合盛。
先刮齒令淨,針出惡血,以綿拭乾,塗煎,仍用鐵篦子熨烙,日2-3度,次用芎藭、升麻、藁本(去苗土)各半兩,獨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葉)各1分搗羅為散,量患處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雄黃(研)1錢,葶藶(紙上炒爲末)1錢,麝香(研)半錢,蘆薈(研)半分。 主治:牙齒風齲疼痛,作臭血出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