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奪命追魂散」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急救功效: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昏迷、中風等危急情況,可迅速提振心神、改善血液循環,起到急救的作用。
二、藥性猛烈: 麝香藥性峻烈,能快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對某些頑固病症,能發揮意想不到的療效。然而,其毒性亦不容小覷,必須謹慎使用,不可過量。
奪命追魂散為一古老中藥方劑,其組成複雜,其中含有蜈蚣,蜈蚣在中醫藥理中被稱為「全蟲」,具有祛風通絡、止痛解毒之效。根據中醫學說,蜈蚣性味辛、溫,入肝經,能搜風剔邪,對風濕痹痛、偏頭痛等症有顯著療效。此外,蜈蚣還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以及因瘀血阻滯引起的各種疼痛。在奪命追魂散中,蜈蚣與其他藥材相配伍,旨在增強整體方劑的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尤其適用於因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病症。然而,由於蜈蚣藥性較猛,使用時應遵醫囑,以免過量導致不良反應。
奪命追魂散是一種在中醫中具有特定用途的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雄黃主要來源於礦物,其化學成分為砷化物,歷史上被用來治療多種病症。首先,雄黃具有很強的殺菌和消炎作用,能有效對抗細菌感染,這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清熱解毒。此外,雄黃還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可以安神助眠,適用於因驚恐、焦慮等引起的失眠問題。在奪命追魂散的組成中,雄黃的獨特性使其在治療特定病症時具備不可替代的效果。當然,雄黃的使用需要謹慎,因為其過量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毒害,因此在臨牀應用中,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配,以確保療效同時減少副作用。總的來說,雄黃的加入體現了奪命追魂散多元的療效及其在中醫治療中的重要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奪命追魂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主治範疇:
- 「七十二證惡瘡入腸」:泛指嚴重瘡毒內陷、深入臟腑之險證,此類惡瘡多見膿毒熾盛、潰爛難斂,或伴隨內臟受累(如腸癰、癰疽內陷)。
- 「寒熱往來,吐逆」:提示毒邪徘徊半表半裏,類似少陽樞機不利,或瘡毒熾盛引發氣機逆亂、胃失和降。
-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毒邪深重、內陷攻裏之危急症候,屬「瘡毒走黃」(敗血症類表現)或「腸癰潰膿」等範疇。
方劑組成與邏輯解析
- 麝香(1錢):
- 性味辛溫,走竄力極強,能透關開絡、活血散結、辟穢化濁。
- 在此方中為「開路先鋒」,助藥力速達病所,穿透深層毒邪,兼醒神防閉厥。
- 金頭蜈蚣(1對,炒黃):
- 性辛溫有毒,善搜風攻毒、破瘀消腫,為治惡瘡要藥。
- 炒製減其峻烈之性,增強走竄破結之力,針對瘡毒壅滯、經絡阻塞。
- 雄黃(3錢):
- 性辛溫有毒,功擅解毒殺蟲、燥濕祛痰,尤善治惡瘡疔毒。
- 與蜈蚣協同,強化解毒攻毒之效,針對「惡瘡入腸」之深層熱毒。
- 濕生蟲(45個,焙乾):
- 疑為「鼠婦」(潮蟲),性酸涼,可破血利水、解毒止痛。
- 此藥助蜈蚣疏通經絡瘀滯,兼緩和雄黃、蜈蚣之燥烈,防傷陰血。
- 麝香(1錢):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攻毒透邪為核心:全方以辛溫有毒之品為主,集中火力攻逐深伏毒邪。麝香開竅透絡,蜈蚣搜風拔毒,雄黃直挫熱毒,濕生蟲輔佐通利,形成「破關斬將」之勢。
- 寒熱往來之機轉:瘡毒內陷,邪正相爭於半表半裏,故見寒熱交作。方中藥物多走肝經(如蜈蚣、麝香),能調暢少陽樞機,破散毒結。
- 吐逆之因:毒邪攻胃或熱毒熾盛擾亂氣機。麝香降逆開竅,濕生蟲利水和胃,雄黃祛痰止嘔,共奏和胃止逆之效。
臨床應用推論
- 此方適用於毒盛正未虛之急症,如癰疽發背毒陷、腸癰化膿、疔瘡走黃等見高熱神昏、嘔吐煩躁者。
- 劑量設計謹慎(成人半錢,小兒更減),因藥性猛烈,須中病即止,防過劑傷正。
總結:奪命追魂散以「毒藥攻毒」為思路,集中辛溫走竄、破血解毒之品,針對惡瘡毒邪內攻之險證,透過開竅透絡、搜風攻毒、破瘀消腫,力挽垂危。然其峻烈之性需配合嚴格辨證,非尋常瘡癤可輕用。
傳統服藥法
麝香1錢,金頭蜈蚣1對(炒乾黃色),雄黃3錢,濕生蟲45個(新瓦焙乾焦)。
上為細末。
大人每服半錢,小兒半字,熱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悸、噁心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奪命追魂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六。 組成:麝香1錢,金頭蜈蚣1對(炒乾黃色),雄黃3錢,濕生蟲45個(新瓦焙乾焦)。 主治:七十二證惡瘡入腸,寒熱往來,吐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