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香散

漆香散

QI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7.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胃經 19%
脾經 17%
心經 15%
大腸經 10%
小腸經 10%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漆香散中包含乾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止痛: 乾漆性溫燥,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例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乾漆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 乾漆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乾漆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乾漆在漆香散中,發揮著驅風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跌打損傷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漆香散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燥,具有較強的殺蟲止癢作用,可有效抑制皮膚真菌、細菌感染,並消除瘙癢,對濕疹、癬症等皮膚病有較好的療效。

二、解毒消腫: 雄黃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由蟲毒、濕毒引起的皮膚病,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漆香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效。漆香散以治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為主,麝香的通經活絡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2.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濃烈,能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將其他藥物的藥效更好地導入病竈部位,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漆香散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大人小兒腹中蟲動,痛發不止」,即因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或蟲積引起的腹部絞痛,發作頻繁難以緩解。古代醫家認為蟲疾多因濕熱內蘊、飲食不潔,致蟲體躁動擾亂腸胃氣機,而見劇烈腹痛。本方以殺蟲止痛為核心,兼行氣通絡,標本兼治。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乾漆(炒令煙出)

    • 性味辛苦溫,有毒,入肝、胃經。炒製後減其毒性,增強破瘀殺蟲之效。
    • 《本草綱目》載其能「消積殺蟲」,主治「蟲積、瘀血」。其辛溫走竄之力可麻痹蟲體,兼破血行滯,緩解蟲聚阻塞所致的絞痛。
  2. 雄黃(研)

    • 性味辛溫,有毒,入肝、胃經,為傳統驅蟲要藥。
    • 《神農本草經》言其「主寒熱鼠瘻,惡瘡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其毒性可直接殺滅寄生蟲,辛溫之性又能散結解毒,助乾漆增強驅蟲之效。
  3. 麝香(研)

    • 性味辛溫,芳香走竄,入心、脾、肝經。
    • 《名醫別錄》謂其「療中惡,心腹暴痛」,其開竅通絡之力能迅速緩解蟲動所致的痙攣性腹痛,同時引藥直達病所,協同前兩藥增強藥效。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殺蟲為本:乾漆與雄黃均具毒性,相須為用,直接作用於蟲體,使其麻痹或死亡,從根本解除病因。
  • 止痛為標:麝香辛香走竄,能行氣活血、開鬱止痛,針對蟲動氣亂引起的劇痛迅速治標。
  • 載藥下行:以苦楝根湯調服,因苦楝根亦有殺蟲之效(《本草備要》稱其「殺三蟲」),可協同增強藥力,並引諸藥入腸胃蟲積之所。

此方體現「毒藥攻邪」與「芳香開竅」並行的思路,以毒殺蟲、以香止痛,標本兼顧,適用於蟲積腹痛之急症。

傳統服藥法


乾漆(炒令煙出)2兩,雄黃(研)5錢,麝香(研)1錢。
先搗於漆為細末,次入雄黃、麝香,再同研勻,以密器盛之。
每服1錢匕,食前煎苦楝根湯調下,小兒以意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漆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九。 組成:乾漆(炒令煙出)2兩,雄黃(研)5錢,麝香(研)1錢。 主治:大人小兒腹中蟲動,痛發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