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漆丸

雄漆丸

XIONG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5.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18%
胃經 18%
脾經 9%
大腸經 9%
小腸經 9%
腎經 9%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漆丸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 祛風止癢、解毒殺蟲 的功效。

雄黃 性溫,味辛,歸肝、肺經,具有較強的殺蟲止癢作用,可用於治療疥瘡、濕疹、風疹、癬症 等皮膚病。此外,雄黃還具有解毒作用,能解蛇毒、蠍毒、蜈蚣毒 等。

因此,雄漆丸中加入雄黃,旨在利用其殺蟲止癢、解毒的功效,以治療相關皮膚病症。

雄漆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腎陰,滋養精血:熟地黃味甘性涼,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雄漆丸因其主治精血不足,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而熟地黃恰能補腎陰,滋養精血,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虛損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制約雄黃毒性:雄黃為雄漆丸的主藥,性溫燥,具有毒性。熟地黃性涼,能起到制約雄黃毒性,使其藥性趨緩,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確保用藥安全。

雄漆丸方劑中使用乾漆,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作用:

  1. 止痛消腫: 乾漆性溫燥,入肝經,能散寒止痛,消腫止癢,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腫脹有顯著療效。
  2. 祛風除濕: 乾漆具有較強的祛風除濕功效,能驅除體內風寒濕邪,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乾漆在雄漆丸中可以起到止痛消腫、祛風除濕的作用,並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漆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爛風瘡,穢臭惡者」,意指用於治療皮膚潰爛、流膿惡臭的頑固瘡瘍,此類病症多與濕熱毒邪蘊結、氣血瘀滯相關,常見於古代所稱之「厲風」「疔瘡」等感染性皮膚病。其「穢臭」特徵暗示局部可能已化腐成膿,甚至伴隨壞死組織,而「風瘡」一詞則反映傳統中醫認為此疾與風邪襲表、毒邪內陷有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透明雄黃(水飛淨)

    • 性味辛溫,有毒,主入肝、胃經,傳統用於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其解毒力強,尤其擅長治療癰疽疔瘡、濕疹疥癬,能直接抑制皮膚病原(如細菌、真菌),並減少膿液分泌。水飛製法可降低毒性,更適合內服。
    • 在本方中為君藥,主攻「清熱解毒、燥濕斂瘡」,針對瘡面穢臭腐爛之核心病機。
  2. 淮熟地

    • 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功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 此藥看似與清熱解毒無直接關聯,實則在方中扮演「扶正托毒」之要角。熟地能補益氣血,助身體抗邪外出,同時緩解雄黃、乾漆之燥烈毒性,防止攻伐過度損傷正氣。
    • 針對「爛風瘡」日久傷陰耗血之病理基礎,提供修復支持。
  3. 乾漆灰

    • 為乾漆炭化後的產物,性味辛溫,有小毒,歸肝、胃經,功能破瘀通經、殺蟲消積。
    • 炭化後毒性降低,但仍保留活血散瘀之力,能改善局部氣血瘀滯,促進瘡瘍排膿生肌。其「灰」質特性尚有收斂作用,可輔助雄黃斂瘡除穢。
    • 與雄黃協同增強「解毒化瘀」之效,針對瘡面暗紫、膿血夾雜之瘀毒證。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攻補兼施:雄黃、乾漆灰專攻毒邪瘀血,熟地滋養氣血,形成「祛邪不傷正」之結構。
  • 毒藥製衡:雄黃與乾漆灰均具毒性,但熟地緩解其烈性,醋糊為丸進一步減毒(醋能解部分金石藥毒)。
  • 酒送服增效:酒性辛散,可引藥直達病所,增強活血通絡之效,助藥力透達皮膚瘡瘍。

【推論可能的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清熱解毒(雄黃)+活血破瘀(乾漆灰)+補血托毒(熟地)」三重機制,一方面直接抑制感染、減少組織壞死,另一方面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膿腐排出與新肌生長。熟地的加入尤為關鍵,避免傳統攻毒方劑過度耗損正氣之弊,適合纏綿難癒、正虛毒盛的慢性皮膚潰瘍。

(注:分析基於古籍記載之中醫理論,非現代醫學解釋。)

傳統服藥法


透明雄黃(水飛淨)8兩,淮熟地8兩,乾漆灰1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以酒送下。服藥1料全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雄漆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雄漆丸,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透明雄黃(水飛淨)8兩,淮熟地8兩,乾漆灰1兩。 主治:爛風瘡,穢臭惡者。

雄漆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八。 組成:真漆1兩(入蟹黃5錢,拌勻曬之,漸漸去浮面上水),明雄黃5錢,牙皂5錢。 主治:大麻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