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金丸

DI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4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18%
心經 14%
肺經 11%
膀胱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7%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滴金丸」的組成中包含雄黃是因為雄黃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雄黃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病症有顯著效果。其主要作用是解毒,幫助方劑改善毒素相關症狀。雄黃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毒素問題的改善更加顯著。

滴金丸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通竅開竅: 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滴金丸主治風寒閉竅、痰濁阻絡所致的昏迷、口噤、神志不清等症,而麝香可開通心竅,化解痰濁,使藥效直達病竈,迅速改善患者神志。

二、 引藥入肺: 麝香氣味強烈,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肺經,增強藥效。滴金丸中其他藥物如石菖蒲、遠志等也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而麝香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滴金丸中含有白礬,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白礬可以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作用。
  2. 收斂止血: 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幫助止住外傷出血,對於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等症,白礬可以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

因此,滴金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皮膚濕疹、外傷出血等症。

主治功效


滴金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滴金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蟲動心腹痛

治療原理分析:

滴金丸的組成包含:

  • 雄黃: 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祛痰的功效。在方劑中,雄黃主要針對「蟲動」發揮作用,通過其殺蟲之力驅除體內寄生蟲。
  • 白礬: 具有止汗化濁、消腫拔毒的功效。白礬在此方中可能協助雄黃殺蟲,並緩解因蟲積而產生的腹痛等症狀。
  • 麝香: 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的功效。麝香在此方中的作用可能是增強藥效,並有助於緩解疼痛。

綜合來看,滴金丸通過雄黃的殺蟲作用為主,配伍白礬和麝香,達到驅除蟲邪、緩解疼痛的目的。古籍中記載滴金丸「治小兒蟲動心腹痛」,正是基於此方以殺蟲為主要功效的治療原理。

不同方劑的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古文中也提到了另一個名為「一滴金丸」的方劑,主要成分為人中白和地龍,用於治療首風及偏正頭疼,與本方的主治和組成完全不同,應當予以區分。

總結: 滴金丸主要針對小兒蟲積所致的心腹疼痛,其治療原理在於利用雄黃的殺蟲作用,結合白礬和麝香的輔助功效,達到驅蟲止痛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雄黃半錢,麝香半錢,白礬3錢。
上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丸,煎苦楝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滴金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2. 滴金丸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3. 滴金丸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
  4. 滴金丸不宜在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5. 滴金丸不宜在睡前服用,以免影響睡眠。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

相同名稱方劑


滴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組成:雄黃半錢,麝香半錢,白礬3錢。 主治:小兒蟲動心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