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鬼丸

SHA GU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胃經 18%
心經 15%
肺經 15%
脾經 13%
腎經 5%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殺鬼丸」方劑中含有虎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傳統觀念: 虎骨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止痛等功效,尤其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古人認為虎之威猛,其骨骼亦有驅邪避兇之效,故將其納入「殺鬼丸」方劑中。
  2. 藥理研究: 近代研究表明,虎骨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例如膠原蛋白、氨基酸、骨膠原等,這些物質確實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腫、止痛作用,這也從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傳統觀點。

然而,由於虎骨屬於瀕危動物製品,現今已禁止使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使用其他替代藥材,以達到相同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殺鬼丸]的組成中包含[硃砂],因為硃砂具有安神鎮驚、解毒的作用。硃砂常用於治療由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引起的症狀,並且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在[殺鬼丸]中,硃砂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安神鎮驚效果,對於改善由心神不寧引起的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殺鬼丸」方劑中包含「珍珠」,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

珍珠性寒,味甘鹹,歸心、肝經。其入心經,可清心火,解熱毒,尤其對於熱毒熾盛引起的發熱、神昏、譫語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同時,珍珠入肝經,可平肝熄風,對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驚癇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殺鬼丸」中添加珍珠,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平肝熄風,起到鎮驚安神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殺鬼丸」方劑中含有雄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驅邪避瘟: 雄黃性味辛溫,具有解毒殺蟲、辟邪驅瘟之效。古人認為雄黃能驅除鬼魅,故將其納入「殺鬼丸」方劑,以期達到驅邪避瘟、護身保平安之目的。

二、治療外傷: 雄黃亦可用於治療外傷,如蛇蟲咬傷、皮膚感染等。古人認為雄黃可以解毒消腫,止痛生肌,故將其納入方劑中,以期達到治療外傷、消腫止痛的效果。

「殺鬼丸」方劑中含有雌黃,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燥濕化痰: 雌黃性燥,味辛,入肺經,可燥濕化痰,對於因濕熱痰濁阻滯所致的瘟疫、鬼氣侵襲等症狀,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2. 辟邪解毒: 古人認為雌黃能辟邪,並具解毒功效。民間常將雌黃用於驅邪避疫,並認為其可解蛇毒、蟲毒等。

因此,古人將雌黃列入「殺鬼丸」方劑,旨在驅邪辟疫,化痰解毒,以達到治療瘟疫、鬼氣侵襲的效果。

中藥方劑[殺鬼丸]的組成中包含[鬼臼],因為鬼臼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殺蟲作用。鬼臼常用於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疾病,如疳疾和皮膚病。它能夠有效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症狀。在[殺鬼丸]中,鬼臼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對於治療由邪氣引起的病症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殺鬼丸」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源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驅邪止痛:皁莢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解毒消腫、殺蟲止痛的功效。古人認為其氣味辛烈,可驅散邪氣,故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跌打損傷等病症。
  2. 清熱解毒:皁莢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癰疽瘡瘍等病症。在古代,人們常將皁莢用於治療瘟疫,其解毒功效顯著。

因此,將皁莢納入「殺鬼丸」方劑,旨在通過其驅邪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祛除病邪的效果。

「殺鬼丸」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此方劑中加入桔梗,旨在宣通肺氣,利咽開音,對於因外邪入侵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起到疏散邪氣、緩解症狀的作用。
  2. 散結消腫:桔梗還具有散結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方劑中加入桔梗,可以協助其他藥材消散局部瘀血,減輕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殺鬼丸」方劑中包含「蕪荑」,主要原因如下:

  1. 驅邪止癢: 蕪荑性味辛溫,具有驅除邪氣、止癢消腫之效。古人認為鬼魅之氣會導致皮膚病,而蕪荑能有效驅除這些邪氣,達到止癢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蕪荑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在古代醫學觀念中,鬼魅之氣與濕熱相關,蕪荑則能有效去除濕熱,達到殺鬼止癢之目的。

總之,蕪荑在「殺鬼丸」方劑中扮演著驅邪止癢、清熱解毒的重要角色,符合古代醫學對於鬼魅之氣的理解和治療方法。

「殺鬼丸」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邪解毒: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解毒消腫、祛風止痛之效。古人認為白芷能驅除邪氣,故常用於治療瘟疫、瘴癘等疾病。在「殺鬼丸」中,白芷可輔助其他藥物,起到驅除邪氣,保護人體的作用。
  2. 通竅止痛: 白芷入肺經,可疏風通竅,止痛消腫。若因邪氣入侵而致鼻塞、頭痛等症,白芷可通鼻竅,止痛消腫,緩解患者不適。

因此,白芷在「殺鬼丸」中既可驅邪解毒,又可通竅止痛,起到多重功效。

「殺鬼丸」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膀胱經。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尤其是頭部、胸腹、肢體等部位的疼痛。
  2. 升陽舉陷,開竅醒神: 川芎能升舉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並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經絡阻滯所致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川芎可起到改善作用。

總之,川芎在「殺鬼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解決因血瘀、氣虛等因素所導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殺鬼丸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增強抵抗力: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殺鬼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疾病,白朮能夠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更好地對抗疾病。

2. 燥濕化痰,清熱解毒: 殺鬼丸中常含有清熱解毒的藥物,白朮可以燥濕化痰,清熱解毒,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白朮可以幫助祛除痰溼,緩解咳嗽症狀,同時還能清熱解毒,預防感染。

「殺鬼丸」方劑中包含「鬼箭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驅邪解毒: 鬼箭羽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毒、散瘀止痛之功效。古人認為其藥性剛烈,可驅除邪氣,故用於治療邪氣入侵、熱毒熾盛等症狀。
  2. 消腫止痛: 鬼箭羽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等症狀。這與「殺鬼丸」治療外傷、骨折等病症的功效相吻合。

總而言之,鬼箭羽在「殺鬼丸」方劑中發揮著驅邪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符合古人對其藥性的認識,同時也符合方劑的治療目的。

中藥方劑[殺鬼丸]的組成中包含[藜蘆],因為藜蘆具有解毒殺蟲、燥濕化痰的作用。藜蘆常用於治療由濕熱毒邪引起的病症,如皮膚癬疹、咳嗽等。它能夠有效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症狀。在[殺鬼丸]中,藜蘆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對於治療由邪氣引起的病症具有顯著作用。

「殺鬼丸」方劑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水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的功效。其芳香之氣能通達腦竅,醒神開竅,對於因痰濁阻竅、神志不清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2. 辟邪驅穢:古人認為水菖蒲有辟邪驅穢之效,故常將其用於驅除鬼魅、瘟疫等,以達到保護身體、驅除邪氣的作用。

因此,水菖蒲在「殺鬼丸」中起到開竅醒神、辟邪驅穢的作用,為該方劑重要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殺鬼丸」的介紹

在中醫的寶庫中,流傳著許多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臨牀經驗的方劑,而「殺鬼丸」便是其中之一。殺鬼丸,由多種名貴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在治療季節性流行病方面有著顯著的效果。

一、殺鬼丸的組成及其功效

  1. 白芷

性微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感冒、鼻炎、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1. 白朮

性甘、微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腹瀉、水腫、黃疸、盜汗、口渴等症狀。

  1. 川芎

性溫,味辛,歸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狀。

  1. 虎骨

性溫,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

  1. 桔梗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扁桃體炎、肺炎等症狀。

  1. 珍珠

性微寒,味甘、澀,歸心、肝經。具有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清肝明目、補血養肝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神經衰弱、失眠、驚悸等症狀。

  1. 硃砂

性微寒,味甘,歸心經。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心煩意亂、失眠、驚悸、癲癇等症狀。

  1. 皁莢

性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哮喘、支氣管炎等症狀。

  1. 雄黃

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等症狀。

  1. 雌黃

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廣譜殺蟲、活血化瘀、解毒、止咳化痰、燥濕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皮膚感染、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1. 鬼箭羽

性微寒至溫,味苦至辛,歸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的功效。 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腹痛、水腫等症狀。

  1. 藜蘆

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 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痛泄瀉、皮膚瘡瘍腫毒等疾病。

  1. 水菖蒲

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常用於治療痰厥昏迷、中風、癲癇等症狀。

二、殺鬼丸的主治功效及用法用量

殺鬼丸具有殺菌、抗病毒、抗炎、解毒等功效,主治季節性流行病,如流感、腮腺炎、麻疹等。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次1~3丸,一日3次,或遵醫囑。

三、殺鬼丸的注意事項

1.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有嚴重慢性疾病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3.如服用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雄黃5兩(研),朱砂5兩(研),鬼臼5兩,鬼督郵5兩,雌黃5兩(研),馬兜鈴5兩,皂莢5兩(炙),虎骨5兩(炙),阿魏5兩,甲香1兩,羚羊角1枚(屑),桃白皮5兩,白膠香1兩,菖蒲5兩,羖羊角1枚(屑),臘蜜8斤(煉),石硫黃5兩(研)。
去惡毒氣。
上十七味,搗篩十六味,臘蜜和為丸,如杏子大。
將往辟瘟處燒之。若大疫家可燒,並帶行。
忌生血物、羊肉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殺鬼丸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殺鬼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六。 組成:朱砂1兩(細研),雄黃1兩(細研),白龍骨1兩,犀角屑半兩,鬼臼1兩(去須),赤小豆半兩,鬼箭羽1兩,芫青20枚,桃仁50枚。 主治:狂邪,妄語狂走,恍惚不識人。

殺鬼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引丁季方。 組成:虎頭骨2兩(炙),丹砂2兩,真珠2兩,雄黃2兩,雌黃2兩,鬼臼2兩,曾青2兩,女青2兩,皂莢2兩(去皮子,炙),桔梗2兩,蕪荑2兩,白芷2兩,川芎2兩,白朮2兩,鬼箭2兩(削取皮羽),鬼督郵2兩,藜蘆2兩,菖蒲2兩。 主治:闢疫。主治:時氣瘴疫。

殺鬼丸, 出處:《育嬰秘訣》卷二。 組成: 殺鬼丸(《育嬰秘訣》卷二。)出處:《育嬰秘訣》卷二。組成:雄黃2兩,雌黃2兩,牯羊骨1兩,虎頭骨1兩,龍骨3兩,鱉甲3兩,鲮鯉甲3兩,刺猬皮3兩,樗雞5枚(無,即以芫青5枚代之),川芎、白蒺藜、鬼臼、禹餘糧、東門上雄雞頭1枚。主治:熏百鬼惡氣。 。 主治:熏百鬼惡氣。

殺鬼丸, 出處:《外台》卷四引《古今錄驗》。 組成: 殺鬼丸(《外台》卷四引《古今錄驗》。)出處:《外台》卷四引《古今錄驗》。組成:雄黃5兩(研),朱砂5兩(研),鬼臼5兩,鬼督郵5兩,雌黃5兩(研),馬兜鈴5兩,皂莢5兩(炙),虎骨5兩(炙),阿魏5兩,甲香1兩,羚羊角1枚(屑),桃白皮5兩,白膠香1兩,菖蒲5兩,羖羊角1枚(屑),臘蜜8斤(煉),石硫黃5兩(研)。主治:去惡毒氣。 。 主治:去惡毒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