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散
SHENG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四八引危氏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聖靈散方劑中包含澤蘭,主要因其具備以下特性:
- 行氣活血:澤蘭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澤蘭能有效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病痛。
- 清熱解毒:澤蘭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瘡瘍腫毒、濕熱黃疸等。
因此,聖靈散中加入澤蘭,旨在通過其行氣活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聖靈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聖靈散多用於治療熱證,如外感熱病、暑熱傷津、熱病口渴等,石膏在此起到清熱解毒、退熱止渴的作用。
二、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燥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聖靈散中加入石膏,可輔助止血,緩解熱毒對血液的損傷。
聖靈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聖靈散方劑多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心神不寧等症狀,茯苓可以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改善濕盛所致的心神不寧等症狀。
- 配伍增效: 茯苓與其他藥材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茯苓與白術、澤瀉等藥材配伍,可以更有效地健脾利濕;與丹參、酸棗仁等藥材配伍,可以更有效地寧心安神。
聖靈散方劑中包含卷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止血生肌: 卷柏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其可有效控制因外傷、手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出血,同時促進傷口癒合,對於聖靈散治療的外傷、潰瘍等疾病有顯著作用。
- 利水消腫: 卷柏兼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組織水腫。對於聖靈散治療的跌打損傷、骨折等伴有水腫的病症,卷柏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康復。
聖靈散方中使用柏子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以柏子仁搭配其他安神藥物,如遠志、茯神等,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
- 潤腸通便: 柏子仁具潤腸通便之效,可以緩解因心神不寧、情緒波動導致的便祕問題,達到身心雙解的效果。此點對於一些因腸道功能紊亂而引發心神不安的患者尤為重要。
聖靈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止癢之效。聖靈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瘙癢,而防風可驅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癢之效。
- 疏散風邪: 防風可疏散風邪,並能止咳化痰,有助於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狀。聖靈散中可能含有其他針對咳嗽、鼻塞的藥材,而防風則可輔助其效果,提高整體療效。
聖靈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止瀉的功效。聖靈散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厚朴有助於消解積滯,促進消化。
- 降逆止嘔: 厚朴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等症。聖靈散中,厚朴的加入有助於緩解因脾胃氣滯、食積不消導致的嘔吐症狀。
總之,厚朴在聖靈散中的加入,既能消積化滯,又能降逆止嘔,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聖靈散中包含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逆之效。聖靈散多用於治療寒邪犯肺、風寒咳嗽等症,生薑的溫散之性可助藥力溫肺化寒,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
- 調和藥性:聖靈散中常含其他性質偏寒的藥材,生薑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氣傷胃的作用,使藥效更協調,減少副作用。
聖靈散中包含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散寒,通鼻竅: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的功效。聖靈散主治鼻塞不通、鼻淵、鼻鼽等症,細辛能溫散寒邪,通利鼻竅,改善鼻塞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 引藥上行:細辛氣味辛烈,能引藥上行,使藥力直達鼻竅,發揮更好的療效。聖靈散中其他藥材如辛夷、蒼耳子等,也具有通鼻竅之效,細辛的引藥作用能使各藥材的功效更加顯著。
聖靈散方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補益元氣,振奮心脾,增強機體抵抗力,適用於氣虛血弱,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與聖靈散補氣養血、扶正祛邪的功效相契合。
- 提高藥效: 人參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與聖靈散中的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人參能提高黃芪的補氣作用,促進當歸的活血化瘀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聖靈散方劑中包含藁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藁本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聖靈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而藁本可以溫經散寒,驅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 活血通絡:藁本除了祛風止痛,還可以活血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除炎症和疼痛。聖靈散中配合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可以更有效地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綜上所述,藁本在聖靈散中起到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聖靈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回陽通脈的功效。許多聖靈散的組成,如麻黃、桂枝等,性寒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寒。乾薑的加入,可以溫暖脾胃,防止寒邪入侵,促進藥效發揮。
2. 扶正祛邪:乾薑可以振奮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機體抵抗病邪。聖靈散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而乾薑的溫陽作用可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提高治療效果。
聖靈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斂肺止咳: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之效。聖靈散為治療肺虛咳嗽的方劑,五味子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有助於改善咳嗽症狀。
- 補腎固精:五味子同時能補腎固精,提升機體抵抗力。聖靈散中常配合其他滋補藥物,如人參、黃芪等,以補益肺腎,提高整體療效。
聖靈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兩大原因:
- 祛風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聖靈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可以有效驅散風寒,緩解頭面部疼痛。
- 消腫生肌: 白芷還具有消腫生肌的作用。聖靈散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白芷可以幫助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炎症反應,加速病患康復。
綜上所述,白芷在聖靈散中發揮著祛風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聖靈散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花椒能溫中散寒,緩解疼痛,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
- 祛風止癢:花椒亦有祛風止癢之效。對於因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蕁麻疹等症狀,花椒能溫散寒濕,止癢止痛,促進皮膚恢復健康。
因此,在聖靈散中加入花椒,能發揮其溫經散寒、祛風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聖靈散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聖靈散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水濕停滯導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同時也能燥濕利水,消退水腫,故而被列入方劑之中。
2. 扶正祛邪,協調藥性: 白朮性溫,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聖靈散中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多偏於清熱利水,白朮則可中和其寒涼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寒涼傷脾。
聖靈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聖靈散多用於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而當歸可補血養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促進經血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 行氣止痛: 當歸亦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聖靈散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材,共同發揮止痛效果,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
聖靈散方劑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蕪荑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炎症、腫痛,例如牙痛、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聖靈散主治諸風溼痹,筋骨疼痛,而蕪荑的消腫止痛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減輕炎症。
- 殺蟲止癢: 蕪荑還能殺蟲止癢,對於一些由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溼疹等,也有較好的療效。聖靈散中可能也利用了蕪荑的殺蟲止癢作用,以緩解風溼痹引起的皮膚瘙癢和疼痛。
總而言之,蕪荑在聖靈散中發揮着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作用,使其成爲治療風溼痹症的重要組成部分。
聖靈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聖靈散中可能含有性味較烈或毒性較大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降低藥物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的作用。
二、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益氣補脾、潤肺止咳、解毒生津等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療效。例如,甘草與黃芪配伍,可增強補氣作用;與桂枝配伍,可增強溫經散寒作用。
聖靈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可改善經絡阻滯,緩解疼痛。聖靈散多用於治療頭風痛、頭痛、齒痛等症,川芎的活血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疼痛。
- 升陽開竅: 川芎還具有升陽開竅的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使頭部氣血通暢,並能醒神開竅,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聖靈散中加入川芎,能有效改善頭痛、頭昏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聖靈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在於其 清熱涼血 的功效。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的作用。
聖靈散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心煩不寐、口渴、舌紅、脈數 等症狀。生地黃可以 清熱解毒,降火除煩,緩解患者的發熱、神志不清等症狀,同時 滋陰生津,改善口渴、舌燥等症狀,有助於恢復患者的體力。
聖靈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血的功效。聖靈散主要用於治療寒性疾病,如脾胃虛寒、寒凝血瘀等,肉桂可溫煦脾腎,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之證。
二、助藥力:肉桂氣味芳香,能助藥力,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聖靈散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多偏於健脾利濕,而肉桂的溫陽之力可以促進這些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藥效。
聖靈散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考量其補氣固表之功效。
- 補氣: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能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對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容易感冒等症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 固表: 黃耆具有固表止汗、斂陽固脫的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外邪入侵,適用於表虛汗多、易受風寒等病症。
因此,聖靈散方劑中加入黃耆,旨在補氣固表,增強機體免疫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聖靈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其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腰痛、頭痛等症狀,同時兼具養血調經、滋陰潤燥之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疼痛消退。
-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白芍與聖靈散中的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共同作用於肝、脾、腎等臟腑,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例如,白芍能緩解疼痛,當歸能補血活血,川芎能行氣活血,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聖靈散中使用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白薇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聖靈散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毒邪侵襲所致的皮膚病,白薇能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有效改善皮膚症狀。
- 涼血止血,活血消腫:白薇同時具有涼血止血、活血消腫的功效。對於濕熱引起的皮膚潰瘍、出血等症狀,白薇能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白薇在聖靈散中發揮着清熱解毒、利溼止癢、涼血止血、活血消腫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聖靈散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聖靈散主治外感風熱,症見咽喉腫痛、咳嗽痰稠等,而桔梗的宣肺利咽之效,可幫助藥物疏散肺熱,利咽消腫,緩解咽喉疼痛和咳嗽症狀。
- 引藥上行:桔梗具有升提之性,可引藥上行,將藥力引至上焦,達到治療咽喉疾病的目的。聖靈散中其他藥物如板藍根、金銀花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桔梗的引藥上行作用,可促進這些藥物有效地作用於咽喉部位,提高藥效。
聖靈散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一、 祛風止痛,溫經散寒: 烏頭性溫,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狀。聖靈散的組成中,包含了多種藥材,用以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烏頭的加入,可以起到溫經散寒,驅除寒邪的作用,並能有效緩解疼痛。
二、 配伍增效: 烏頭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烏頭與川芎配伍,可以更有效地祛風止痛;與白芷配伍,可以更有效地消腫止痛。在聖靈散中,烏頭與其他藥材的配伍,可以發揮更強的治療效果。
聖靈散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固本培元: 阿膠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氣養血、固本培元的功效。聖靈散作為補益氣血、健脾養胃的方劑,加入阿膠可增強其補益作用,促進氣血生化,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體質。
- 潤燥止血,固澀生肌: 阿膠還具有潤燥止血、固澀生肌的功效。對於一些伴隨氣血不足、陰虛燥咳等症狀的患者,阿膠可以滋陰潤燥,緩解咳血、吐血等症狀,同時促進傷口癒合,提升療效。
總體而言,阿膠在聖靈散中發揮了重要的補益和固澀作用,增強了方劑的療效,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病症。
聖靈散中包含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丹參性味苦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功效。聖靈散多用於治療心血瘀阻所致的胸痛、心悸、失眠等症狀,丹參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心臟負擔。
- 清熱涼血:丹參亦具清熱涼血之效,可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熱毒入血、瘡瘍腫毒等。聖靈散中可能還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丹參的清熱涼血作用能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聖靈散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瀉的功能。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具有良好的療效。
- 疏肝理氣,止痛止癢:吳茱萸亦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用於治療肝氣不舒、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腹脹、乳房脹痛等。此外,吳茱萸還可止癢,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皮膚瘙癢具有療效。
因此,聖靈散中加入吳茱萸,旨在溫中散寒,疏肝理氣,止嘔止瀉,止痛止癢,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聖靈散,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血虛,皮膚腠理不緻密,因流汗多而遇風寒,嘴緊閉無法張開、背部僵硬挺直,像發癇症的樣子,搖頭且發出聲音,身體彎曲反折,須臾之間發作十次。
聖靈散組成:澤蘭,石膏,茯苓,卷柏,柏子仁,防風,厚朴,生薑,細辛,人參,藁本,乾薑,五味子,白芷,花椒,白朮,當歸,蕪荑,甘草,川芎,生地黃,肉桂,黃耆,白芍,白薇,桔梗,烏頭,阿膠,丹參,吳茱萸。
藥材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薇: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柏子仁: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藁本: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澤蘭: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卷柏:止血、排石、益精、止咳化痰、理氣行氣、通經絡。
總結:聖靈散,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血虛,皮膚腠理不緻密,因流汗多而遇風寒,嘴緊閉無法張開、背部僵硬挺直,像發癇症的樣子,搖頭且發出聲音,身體彎曲反折,須臾之間發作十次。
傳統服藥法
澤蘭葉2兩,石膏(研)2兩,白茯苓(去皮)3分,卷柏(去根)3分,柏子仁(炒)3分,防風(去蘆)3分,厚朴(去粗皮,薑汁炙)3分,細辛(去苗)3分,人參(去苗)3分,藁本(去苗)3分,乾薑(炮)3分,五味子3分,白芷3分,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3分,白朮3分,當歸(去蘆)1兩3分,蕪荑(炒)1兩3分,甘草(炙)1兩3分,川芎1兩3分,生乾地黃1兩半,官桂(去皮)1兩1分,黃耆(去蘆)3分,芍藥1兩3分,白薇半兩,桔梗1兩,川烏3分,阿膠半兩,丹參3分,吳茱萸(湯洗7次,焙炒)1兩。
汗出兩手拭不及,不可治;宜加大川烏、細辛、防風、嫩黃耆。
上為末。
每服2錢,空心熱酒調下,日3服。若急有患,不拘時候。氣息即絕,宜斡開口,此藥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聖靈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八引危氏方。 組成:澤蘭葉2兩,石膏(研)2兩,白茯苓(去皮)3分,卷柏(去根)3分,柏子仁(炒)3分,防風(去蘆)3分,厚朴(去粗皮,薑汁炙)3分,細辛(去苗)3分,人參(去苗)3分,藁本(去苗)3分,乾薑(炮)3分,五味子3分,白芷3分,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3分,白朮3分,當歸(去蘆)1兩3分,蕪荑(炒)1兩3分,甘草(炙)1兩3分,川芎1兩3分,生乾地黃1兩半,官桂(去皮)1兩1分,黃耆(去蘆)3分,芍藥1兩3分,白薇半兩,桔梗1兩,川烏3分,阿膠半兩,丹參3分,吳茱萸(湯洗7次,焙炒)1兩。 主治:産後血虛,腠理不密,因汗多而遇風,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狀,搖頭爲鳴,身反折,須臾十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