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丸

SHU J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5%
心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3%
腎經 7%
膀胱經 4%
心包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2%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蜀椒丸」

蜀椒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澤蘭、蕪荑、石膏、白芷、花椒、乾薑、藁本、厚朴、生薑、人參、白朮、細辛、肉桂、防風、當歸、川芎、甘草、柏子仁等。

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澤蘭: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的作用。

主治功效

蜀椒丸主治功效為產後虛弱,月經不調,臉色蠟黃,四肢無力。

適用人羣

蜀椒丸適用於產後虛弱、月經不調、臉色蠟黃、四肢無力等症狀的人羣。

使用方法

蜀椒丸通常口服,一日二次,一次6-9克,飯後服用。

注意事項

  • 服用蜀椒丸時,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生薑等。
  • 服用蜀椒丸期間,應避免飲酒。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慎用蜀椒丸。
  • 服用蜀椒丸時,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生。

傳統服藥法


澤蘭葉1兩,蕪荑仁(炒黃色)半兩,石膏(火煅)半兩,白芷半兩,蜀椒(去目並合口者,炒出汗)半兩,乾薑(炮裂)半兩,藁本(去苗)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人參半兩,白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防風(去蘆)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芎藭半兩,甘草(炙赤)半兩,柏子仁(炒令黃)半兩。
調補氣血。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溫酒或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澤蘭、蕪荑、石膏、白芷、花椒、乾薑、藁本、厚朴、生薑、人參、白朮、細辛、肉桂、防風、當歸、川芎、甘草、柏子仁組成。

澤蘭、蕪荑、白芷、花椒、乾薑、藁本、厚朴、生薑、人參、白朮、細辛、肉桂、防風、當歸、川芎、甘草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的功效。

柏子仁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活血、養心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產後虛弱、月經不調、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心絞痛胰臟炎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嗜眠症(嗜睡症)肺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蜀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研)4兩。 主治:陰汗,小便多,冷淋。

蜀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兩,乾薑(炮)半兩,豬牙皂莢(去皮,塗酥炙)1兩,葶藶子(隔紙炒)3分。 主治:肺氣喘急,坐卧不得。

蜀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組成: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3兩,麥門冬(去心,焙)5兩,甘草(炙)5兩,遠志(去心)3兩,桂(去粗皮)3兩,細辛(去苗葉)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人參4兩,乾薑(炮)2兩。 主治:上氣咳逆,喘息短氣。

蜀椒丸, 出處:《千金》卷十八引王叔和方。 組成:蜀椒5分,烏頭1分,杏仁1分,菖蒲1分,皂莢1分,礜石(一雲礬石)1分,細辛3分,款冬花3分,紫菀3分,乾薑3分,吳茱萸4分,麻黃4分。 主治:上氣咳嗽,心下堅痛,咽中腥臭,胸脅支滿,氣息不通,面目浮腫,喉中呀呻,咳逆短氣,呼吸氣塞,語聲不出,久新諸嗽。

蜀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組成: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半兩,人參3分,半夏(湯洗7遍,去滑)3分,菖蒲3分,柴胡(去苗)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3分,木香3分,吳茱萸(湯洗微炒)3分,乾薑(炮裂,銼)3分,細辛(去粗葉)3分,桔梗(銼)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川芎3分,大黃(銼,炒)2兩。 主治:諸氣積聚堅牢,心腹脹痛。

蜀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二。 組成:澤蘭葉1兩,蕪荑仁(炒黃色)半兩,石膏(火煅)半兩,白芷半兩,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半兩,乾薑(炮裂)半兩,藁本(去苗)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人參半兩,白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防風(去蘆)半兩,當歸(切,焙)半兩,川芎半兩,甘草(炙赤)半兩,柏子仁(炒令黃)半兩。 主治:調補氣血。主治:産後虛羸,月內不快,顔色萎黃,四肢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