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釀豬肚」方劑中包含豬肚,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虛健脾: 豬肚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虛止渴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體虛乏力等症狀,豬肚可以起到補益作用。
- 利水消腫: 豬肚富含膠原蛋白,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豬肚可以起到改善作用。
此外,豬肚作為食材,本身味美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常被用於滋補養生方劑中。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豬肚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可補虛損,健脾胃。二者合用,可增強止咳化痰之效,對於肺虛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二、清熱解毒: 杏仁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一些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如風熱咳嗽、燥熱咳嗽等,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豬肚性味甘平,具有健脾胃、補虛損的功效。人參則是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藥材。兩者搭配,能起到補氣益血、增強體質的作用,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羣。
- 溫陽補虛:人參具有溫陽補虛的功效,能改善寒濕體質,促進氣血運行。而豬肚性味溫和,與人參的溫陽作用相輔相成,能溫補脾腎,改善虛寒體質,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豬肚性溫,味甘,補中益氣,但亦可助濕生痰。茯苓搭配豬肚,可有效平衡豬肚的燥性,同時健脾利濕,避免濕邪停滯,造成脾胃虛弱。
- 補氣養血:茯苓兼具補氣功效,與豬肚共同作用,可益氣養血,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疲乏、面色蒼白等症狀。
綜上所述,茯苓加入「釀豬肚」方劑中,不僅可協調豬肚的性味,更能健脾利濕,補氣養血,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脹: 橘皮味辛,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消脹之功效。豬肚性味甘平,善於補虛健脾,但亦易造成脾胃氣滯,釀製過程中,加入橘皮可有效理氣消脹,避免豬肚過於滋膩,助其消化吸收。
- 去腥增香: 橘皮的香氣能有效去除豬肚的腥味,增添其香味,提升口感。此外,橘皮亦具備一定的健脾胃作用,有助於改善豬肚的食用體驗。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溫中散寒:豬肚性寒,若脾胃虛寒,食用後易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助脾胃消化,使豬肚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二、 去除腥味:豬肚本身帶有腥味,乾薑具有辛辣之性,能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使豬肚的味道更鮮美,更易入口。
總之,乾薑在「釀豬肚」方劑中起到溫中散寒、去腥增香的作用,讓食療更具功效,更利於人體吸收。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除脹:蕪荑性味苦寒,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豬肚本性滋膩,容易積滯脾胃,而蕪荑可以幫助消解積食,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驅除寄生蟲:蕪荑還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驅除腸道寄生蟲,防止其滋生繁殖。豬肚在烹飪過程中,容易沾染寄生蟲,加入蕪荑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和驅蟲作用,保障食用的安全。
總之,在「釀豬肚」方劑中加入蕪荑,是為了更好地消積除脹、驅除寄生蟲,提升食療的效果和安全性。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胡椒,主要是因為胡椒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助消化: 豬肚性寒,胡椒性溫,二者搭配可溫中散寒,有助於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同時,胡椒辛辣,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
- 驅除寒濕,改善體質: 胡椒具有祛風散寒、溫經通絡的作用,對於因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有緩解效果。而豬肚富含蛋白質,具有補益脾胃的功效,二者配合可增強體質,改善因寒濕體質引發的各種不適。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脾胃: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豬肚本身性味甘平,與大棗相配,可增強其補脾益氣之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
2. 和中調和:大棗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豬肚性平,但部分藥材加入後可能偏寒或偏燥,大棗的加入可以起到中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激而傷及脾胃。
「釀豬肚」方劑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脾胃:糯米性溫和,味甘,有補益脾胃、固精止汗之效。豬肚性溫,味甘,亦有補中益氣、健脾胃之功效。兩者合用,可增強補益脾胃之效,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 滋陰潤燥:糯米含有豐富的澱粉,可以滋陰潤燥,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問題。豬肚亦有滋陰潤燥之效,兩者搭配,可提升滋陰潤燥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釀豬肚」之主治功效分析
「釀豬肚」一方,綜觀古籍所述,其主治功效顯著指向 脾胃虛弱 所致的諸般病症,如 五勞七傷、羸瘦虛乏、飲食不振、四肢乏力 等。其治療原理乃基於方中藥材的協同作用,以達到 補虛健脾、溫中散寒、理氣化痰、止瀉固腸 之效。
古籍記載佐證:
- 《太平聖惠方》明確指出「釀豬肚方,治五勞七傷,羸瘦虛乏。」並有「治脾胃氣弱,不多下食。四肢無力。羸瘦。宜吃釀豬肚方。」的記載。
- 《養老奉親書》及《壽親養老書》亦提及「釀豬肚方,食治老人脾胃氣弱,不能飲食,多困無力。」,強調本方對於脾胃虛弱,導致食慾不振及體力衰弱之老人的治療效果。
- 《古今醫統大全》也提到「釀豬肚,治胃弱,食少,乏力。」,再次印證本方對胃氣虛弱、食量減少、體力不濟的治療作用。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釀豬肚」方劑的組成,看似食材與藥材的結合,實則蘊含深厚的藥理意義。
- 豬肚: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具備補虛養胃、健脾益氣之功,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諸多問題。
- 人參:大補元氣,益智安神,能振奮人體整體機能,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對於虛勞羸弱者尤為重要。
- 茯苓:健脾利濕,安神寧心,可祛除體內多餘濕氣,同時有助於改善因虛弱而引起的精神不振,心神不安。
- 橘皮:理氣和胃,化痰消食,可疏通脾胃氣機,幫助消化,改善因氣滯導致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能溫暖脾胃,驅散體內寒邪,恢復陽氣,對於因虛寒導致的肢體冰冷、腹瀉等有良好療效。
- 杏仁:潤肺止咳,平喘化痰,可輔助改善因虛弱引起的肺氣不足、咳嗽等問題。
- 蕖荑:驅蟲消積,健脾止瀉,可消除腸道積滯,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等問題,同時也有助於提升消化能力。
- 胡椒:溫中散寒,消食止痛,能溫暖脾胃,幫助消化,緩解腹痛。
-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可增強體力,改善氣血不足,有助於安神定志。
- 糯米:補脾益胃,養顏美容,可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與諸藥配合,更能發揮補益作用。
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釀豬肚」方劑以豬肚為基底,搭配人參等補氣藥材,輔以茯苓等健脾利濕藥材,以及橘皮、乾薑等理氣溫中藥材,整體配伍精妙,針對脾胃虛弱之本,達到 補虛、健脾、溫中、理氣、化痰、止瀉 之綜合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一的藥理作用,而是多種藥材協同作用,從根本上改善脾胃虛弱,使氣血得以充養,五臟功能恢復正常,最終達到 治療五勞七傷、羸瘦虛乏、飲食不振、四肢乏力 等症狀的目的。此方不僅適用於老年人,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諸多虛損性疾病,皆有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饙豬肚1枚(淨洗,去脂),杏仁1兩(去皮尖,研),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薑1分(炮裂),蕪荑1分,漢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蒔蘿1分,胡椒1分,黃牛酥1兩,大棗21枚(去核,切),糯米5合(淘,看肚大小臨時加減)。
上為末。
每用藥1兩,入酥、棗、杏仁、米等分,相和令勻,入豬肚內,以麻線縫合,即於甑內蒸令熟,切作片。空心漸漸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健脾、益肺養胃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功能紊亂。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釀豬肚,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引《食醫心鑑》。 組成:豬肚1枚(淨洗),人參(去蘆頭)4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瓤,切)4分,饙飯半升,豬脾1枚(淨洗,細切)。 主治:脾胃氣弱,不多下食。
釀豬肚,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豬肚1枚(淨洗),白石英1兩(捶碎),生地黃1合(切),紫石英1兩(捶碎,與白石英同綿裹),川椒30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搗末),饙飯半兩,鹽少許,蔥白2莖(去須,切)。 主治:令人肥白,悅顔色。主治:虛損不足。
釀豬肚,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饙豬肚1枚(淨洗,去脂),杏仁1兩(去皮尖,研),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薑1分(炮裂),蕪荑1分,漢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莳蘿1分,胡椒1分,黃牛酥1兩,大棗21枚(去核,切),糯米5合(淘,看肚大小臨時加減)。 主治:五勞七傷,羸瘦虛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