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兒丸
YI ER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宜兒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小兒暑熱內盛、脾胃濕熱所致的發熱、腹瀉、嘔吐、口渴等症狀,黃連可以清熱瀉火,同時又能燥濕止痢,達到止瀉止吐、清熱解毒的效果。
此外,黃連還可以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有助於改善腸道菌羣失調,進一步促進腸胃功能恢復。
宜兒丸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止癢消腫:蕪荑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小兒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痱子、膿皰等,蕪荑可以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促進皮膚癒合。
- 收斂止瀉:蕪荑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緩解小兒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宜兒丸中其他藥物可能偏於清熱解毒,而蕪荑的收斂止瀉作用可以平衡藥性,避免過於寒涼。
總之,宜兒丸中包含蕪荑,是為了發揮其清熱解毒、止癢消腫和收斂止瀉的功效,有效治療小兒濕熱、皮膚病和腹瀉等症狀。
「宜兒丸」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健脾和胃,助消化: 神麴爲麥芽的炮製品,具有健脾消食,和胃止嘔之功效。兒童脾胃嬌嫩,易受寒涼或飲食不節的影響,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神麴可以幫助調理脾胃,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
- 消食化滯,止瀉止痢: 宜兒丸治療小兒腹瀉,而神麴具有消食化滯的作用,可以幫助分解食物殘渣,減少腸道負擔,從而緩解腹瀉症狀。
因此,神麴在宜兒丸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兒脾胃功能,緩解消化不良和腹瀉等問題。
宜兒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對於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停滯,伴有嘔吐、腹痛等症狀,橘皮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促進消化,緩解嘔吐。
- 行氣化痰,止咳平喘:橘皮亦具有行氣化痰的作用。小兒肺氣不足,痰液壅滯,容易出現咳嗽、喘息等症狀。橘皮能理氣降逆,化痰止咳,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症狀。
綜上所述,宜兒丸中加入橘皮,能夠起到理氣健脾、和胃止嘔、行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宜兒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兒童脾胃虛弱,易受寒邪侵襲,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乾薑溫中散寒,可改善脾胃陽氣虛衰,促進消化吸收,緩解上述症狀。
二、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宜兒丸通常配伍其他藥材,如山藥、茯苓、白朮等,共同起到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作用。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宜兒丸」方劑中包含「百草霜」,其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百草霜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小兒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 涼血止血:百草霜亦能涼血止血,對於小兒因熱毒而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具有止血作用。
總而言之,百草霜在「宜兒丸」方劑中起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治療小兒熱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宜兒丸中包含麝香,主要源於其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功效。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小兒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麝香能迅速開竅,恢復神志。同時,麝香亦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小兒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故宜兒丸中加入麝香,有助於治療小兒相關疾病,改善其健康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宜兒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諸疳瘦悴」,即小兒因疳積(消化不良、營養失調)導致形體消瘦、精神萎靡,伴隨以下症狀:
- 皮膚乾焦:陰血虧虛,津液不足,不能濡養肌膚。
- 頭發作穗:氣血虛弱,毛髮失養而枯黃糾結如穗狀。
- 下利煩渴:脾胃虛弱,運化失常而腹瀉;津液虧損而生內熱,故煩躁口渴。
- 小便白濁:脾虛濕濁下注,或腎氣不固,導致小便混濁。
此證屬「疳證」範疇,多因飲食不節、蟲積或久病傷脾,導致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進一步引發濕熱、食滯或虛熱等兼夾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組方分析
黃連(去須,微炒)
- 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此處用於清除疳積化熱或濕熱下注所致之煩渴、下利。
蕪荑仁(別研)
- 辛苦溫,殺蟲消積。
- 針對疳積可能合併之蟲症(如蛔蟲),亦能助消化。
神曲(炒)
- 甘辛溫,消食化滯,健脾和胃。
- 化解食積,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陳橘皮(去白)
- 辛苦溫,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助神曲行氣消滯,改善腹脹。
乾薑(炮)
- 辛熱,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 制約黃連之寒性,防止過寒傷脾;兼治中焦虛寒。
百草霜(研)
- 辛溫,收斂止血,化積止瀉。
- 用於下利,兼能吸附腸道穢濁。
麝香(別研)
- 辛溫,開竅醒神,活血散結。
- 少量用之,醒脾開胃,促進藥效吸收。
(二)配伍邏輯
寒熱並調:
- 黃連清熱,乾薑溫中,兩者相配,避免過寒或過熱,適合寒熱錯雜之疳證。
消補兼施:
- 神曲、陳皮消食行氣,蕪荑殺蟲,屬「消法」;乾薑、百草霜溫斂,兼顧脾胃陽氣,屬「補法」。
標本同治:
- 治標:殺蟲(蕪荑)、止瀉(百草霜)、清熱(黃連)。
- 治本:健脾(神曲、陳皮)、溫中(乾薑)。
(三)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以下途徑改善疳證:
- 消積導滯:化解食積、殺蟲,解除病因。
- 健脾和胃:恢復脾胃運化,促進營養吸收。
- 清熱燥濕:清除內生之濕熱,改善煩渴、下利。
- 溫中固本:防止消導藥過度傷正,鞏固中焦陽氣。
三、總結
「宜兒丸」以消導、殺蟲為主,輔以健脾溫中,適合虛實夾雜、寒熱並見之小兒疳證。其組方嚴謹,既針對疳積之標(濕、熱、蟲、滯),又顧護脾胃之本,體現中醫「攻補兼施」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微炒)半兩,蕪荑仁(別研)半兩,神曲(炒)半兩,陳橘皮(去白)2錢,乾薑(炮)2錢,百草霜(研)2錢,麝香1字(別研)。
上為細末,次入蕪荑仁同研細,後入麝香研勻,煮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3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宜兒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組成:黃連(去須,微炒)半兩,蕪荑仁(别研)半兩,神曲(炒)半兩,陳橘皮(去白)2錢,乾薑(炮)2錢,百草霜(研)2錢,麝香1字(别研)。 主治:小兒諸疳瘦悴,皮膚乾焦,頭發作穗,下利煩渴,小便白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