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粟丸

大金粟丸

DA JIN S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44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肝經 18%
大腸經 13%
脾經 12%
膽經 11%
心經 6%
膀胱經 4%
肺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金粟丸中包含龍膽草,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善於清泄肝膽濕熱,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大金粟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口苦咽乾、小便赤澀等症。龍膽草的清熱燥濕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肝膽濕熱,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大金粟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大金粟丸主要針對心火亢盛、肝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黃連可清心火、降肝火,起到治療作用。
  2. 抑菌止痛: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口腔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同時能起到止痛效果。大金粟丸中加入黃連,有助於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大金粟丸中添加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便祕、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蘆薈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潤腸通便:蘆薈中的蒽醌類物質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糞便排出,對於腸燥便祕患者,蘆薈能有效改善排便不暢的問題。

因此,在大金粟丸中加入蘆薈,不僅能清熱解毒,也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治療因熱毒蘊結所引起的便祕等症狀。

大金粟丸方劑中包含蕪荑,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蕪荑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大金粟丸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齒齦腫痛等症,蕪荑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清除熱毒,消腫止痛,緩解病症。
  2. 抗菌消炎,止癢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蕪荑具有抗菌消炎、止癢止痛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疼痛等症狀。大金粟丸治療的咽喉腫痛、齒齦腫痛等病症常伴有細菌感染,蕪荑的抗菌消炎作用能輔助治療,促進病症康復。

大金粟丸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有二:

  1. 攻積導滯: 巴豆性峻,善於攻破腸胃積滯,對於食積、痞塊等症狀有明顯效果。大金粟丸旨在治療積滯、胸腹脹滿等症,巴豆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排出積滯,達到通腑泄下的目的。
  2. 引藥入經: 巴豆味辛,性熱,入脾胃經,具有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脾胃經的作用。大金粟丸中其他藥材,如山楂、麥芽等,也需經脾胃運化才能發揮療效,巴豆的加入則能引導藥力深入脾胃,加強其治療效果。

大金粟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火解毒:大黃味苦寒,性峻,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大金粟丸主治濕熱蘊結,痰熱內阻,導致的黃疸、身目俱黃等症狀。大黃能瀉火解毒,清熱利濕,幫助驅散體內熱毒,改善黃疸症狀。
  2. 通腑泄熱: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泄,具有通腑泄熱的作用。大金粟丸中的其他藥材,如茵陳蒿、梔子、黃芩等,也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大黃的加入,能夠加強通便瀉熱的效果,促進濕熱的排出,使藥效更顯著。

大金粟丸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大金粟丸主治脘腹脹痛、食積不消、噯氣嘔吐等症,木香可疏肝理氣,緩解胃腸氣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健脾和胃:木香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增進食慾。大金粟丸中加入木香,可健脾和胃,改善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金粟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疳熱」,乃專治小兒疳積化熱之證。疳積多因脾胃虛弱、積滯日久,鬱而化熱,症見形瘦腹脹、潮熱盜汗、煩躁口渴、便溏或乾結,甚則蟲動腹痛。大金粟丸以清熱、殺蟲、消積為主,針對疳熱蘊結腸腑或蟲積內擾之病機。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清瀉肝胃實熱

  • 草龍膽、宣連(黃連)
    味苦性寒,專清肝膽實火、心胃積熱。疳熱多因鬱熱內生,此二藥直折火勢,尤善治熱毒上攻之口瘡、目赤,下移腸腑之熱痢。

2. 臣藥:通腑瀉積殺蟲

  • 大黃、巴豆霜
    大黃瀉熱通便,導滯下行;巴豆霜峻下冷積,破癥瘕蟲聚。二藥協力攻逐腸腑積滯與寄生蟲,然巴豆霜用量極輕(一分),取其「去積不傷正」之巧。
  • 蘆薈、蕪荑
    蘆薈瀉肝清熱,兼殺蟲療疳;蕪荑為古代殺蟲要藥,針對疳證常見之腸道蟲擾。

3. 佐藥:調氣緩急和藥

  • 木香
    辛溫行氣,醒脾止痛,既防苦寒藥冰伏氣機,又助通降腸腑積滯。
  • 甘草湯送服
    甘緩和中,制約大黃、巴豆霜峻烈之性,保護胃氣。

4. 使藥:丸劑與膽汁之妙

  • 豬膽汁為丸
    膽汁苦寒,增強瀉火之功,且契合「同氣相求」之理,引藥入肝膽經。
  • 粟米大丸劑
    量小(每服三丸)漸消,適合小兒體質,避免攻伐太過。

全方配伍特點

此方以「苦寒清熱為本,殺蟲消積為標」,結合「通下」與「行氣」之法,標本兼顧。其用藥體現「治疳宜清、宜消、宜殺蟲」的古法,尤其巴豆霜與甘草的配伍,彰顯「去邪務盡而勿傷正」的權衡智慧。現代可類比於小兒消化不良合併腸道寄生蟲或熱性體質之調治,然須辨證精準,非疳熱者不宜。

傳統服藥法


草龍膽1兩,宣連1兩,蘆薈半兩,蕪荑1分,巴豆霜1分,大黃1分,木香2分。
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3丸,甘草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金粟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大金粟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嬰重寶鑑》。 組成:草龍膽1兩,宣連1兩,蘆薈半兩,蕪荑1分,巴豆霜1分,大黃1分,木香2分。 主治:疳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