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苦楝丸]的組成中包含[蕪荑],因為蕪荑具有強效的燥濕祛風作用。蕪荑可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病症,如皮膚癬病、濕疹等。它的燥濕作用能夠有效地緩解濕疹、濕疹引起的癢感和不適,並且對於濕熱體質有較好的改善效果。在[苦楝丸]中,蕪荑的使用能夠加強方劑的燥濕祛風效果,提升對濕熱病症的治療效果。
苦楝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苦楝丸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而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濕熱之邪,並消解毒素,減輕炎症反應。
- 瀉火涼血: 苦楝丸中常配伍一些辛熱藥物,如苦楝皮等,容易造成燥熱傷血。黃連可以瀉心火、涼血止血,起到中和辛熱之性,保護血脈的作用,避免藥物副作用。
苦楝丸中包含苦楝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苦楝子具有驅蟲功效: 苦楝子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其所含的苦楝素、川楝素等物質,具有顯著的驅蟲作用,能殺滅蛔蟲、蟯蟲、鉤蟲等寄生蟲,並可治療因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 苦楝子可解毒消腫: 苦楝子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治療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因此,苦楝子在苦楝丸中起著驅蟲解毒的關鍵作用,是藥方組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 苦楝丸
苦楝丸為中藥方劑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蕪荑、黃連、苦楝子。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病。
方劑組成介紹及功效:
黃連:
- 味苦,性寒。
- 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具有止嘔、解毒之效。
苦楝子:
- 味苦,性寒。
- 具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之功。
- 可治療蛔蟲、蟯蟲、腸炎、痢疾、皮膚瘙癢等症狀。
蕪荑:
- 味苦,性平。
- 具清熱化痰、解毒殺蟲之功。
- 可治療咳嗽、痰多、腸炎、痢疾、皮膚瘙癢等症狀,具有止瀉、斂瘡之效。
總結:
苦楝丸為中藥方劑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蕪荑、黃連、苦楝子。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病,具有清熱化痰、解毒殺蟲、止瀉斂瘡之功。
傳統服藥法
苦楝1兩,茴香1兩,黑附子(炮,去皮臍)。
用酒2升,煮酒盡為度,曬乾或陰 乾,搗為細末。
每1兩藥末,入全蠍18個,玄胡5錢,丁香15個,共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如痛甚、煎當歸入酒。大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苦楝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苦楝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苦楝(碎,酒浸)、茴香(炒)、當歸各等分。 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苦楝丸, 出處:《百一》卷十九。 組成:蕪荑3兩,川黃連1兩半,苦楝子3兩(去尖皮并核)。 主治:小兒疳。
苦楝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一引《聖濟總錄》。 組成:苦楝1兩,茴香1兩,黑附子(炮,去皮臍)。 主治:奔豚,及小腹痛不可忍者。
苦楝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防風1錢,乾漆蓋(生)1錢,人參1錢,苦楝根皮1錢,荊芥穗半錢,海金沙半錢,何首烏1錢。 主治:腸風下血,不以新久。
苦楝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張道人方。 組成:苦楝根1兩,鶴虱1兩,朱砂1兩,檳榔3個,麝香1錢。 主治:蛔疳,小兒合地,面無顔色,啼聲乍高,狀似心痛,往往口乾,發動有時,醫人不識,妄呼見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