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蚾丸

KE B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7%
肝經 19%
脾經 16%
大腸經 16%
心經 8%
膽經 8%
肺經 2%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蚵蚾丸中包含蕪荑,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癢的功效。

蕪荑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之效。蚵蚾丸主治風熱濕毒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蕪荑可有效清熱解毒,止癢消腫,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此外,蕪荑還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可輔助治療由蟲毒引起的皮膚病。

蚵蚾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蚵蚾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瘡瘍等皮膚病,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抑制濕熱邪毒的蔓延,達到治療目的。
  2. 收斂生肌:黃連能收斂生肌,促進傷口癒合。蚵蚾丸治療濕疹、瘡瘍等皮膚病時,黃連可促進潰瘍的癒合,防止感染,加速病竈的修復。

蚵蚾丸中使用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蚵蚾丸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而胡黃連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咽喉部炎症,消除疼痛。
  2. 抑制細菌感染:胡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引起咽喉感染的細菌,進一步促進咽喉部的炎症消退,加速康復。

因此,胡黃連作為蚵蚾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菌等作用,有效改善咽喉腫痛等症狀。

蚵蚾丸中加入青黛,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蚵蚾丸的組成主要針對熱毒壅盛,導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等症狀。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其能清熱瀉火,消解咽喉部位的熱毒,並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此外,青黛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進一步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蚵蚾丸中加入青黛,能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幫助患者緩解症狀,促進康復。

主治功效


蚵蚾丸

蚵蚾丸,又稱為丁奚丸,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最早記載於《小兒藥證直訣》,是兒科常用方劑。主治小兒五疳八痢,包括疳積、腹痛、腹瀉、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

方劑組成

蚵蚾丸的組成藥物包括蕪荑、黃連、胡黃連、青黛。

  • **蕪荑:**味澀,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瀉、消積止痢之功。可治療久瀉不止、赤白痢疾、胃腸積熱、消化不良等症狀。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

  • **胡黃連:**具有傳統代功效,包括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其主要活性成分為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發熱,調節免疫系統,緩和炎症,亦能苦寒清熱、苦燥祛濕,治療熱毒、熱淋涼痢、牙痛、暑熱夾濕、熱淋澀痛、黃疸等症狀。

  • **青黛:**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溫毒發斑、產後熱痢下重、吐血、咯血等症狀。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青黛中的蒽醌類化合物具有清熱解毒、降溫除火之效;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涼血止血、斂瘡生肌之功。另外,青黛還能解毒除熱,消腫止痛,緩解疼痛。

主治功效

蚵蚾丸主治小兒五疳八痢。小兒五疳八痢是因飲食不節制,寒溫調適乖違所致。症狀有:頭髮豎立、焦黃,皮膚枯槁,手腳細小而肚子大,頭骨散開,胸部凹陷,漸漸變得瘦弱,時常發熱或發冷,盜汗咳嗽,後腦長出核,腹內長塊,小便混濁,膿痢呈青色,皺眉咬牙,吃土和酸味的東西,嘔吐食物不消化,煩渴頻繁,精神恍惚,鼻赤脣燥。小蟲已出,蛔蟲咬嚙心臟,眼疳雀目,此病名為丁奚。

用法用量

蚵蚾丸的用法用量為每次36克,每日23次,溫水送服。

總結

蚵蚾丸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止血等功效,主治小兒五疳八痢,包括疳積、腹痛、腹瀉、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該方劑組成藥物包括蕪荑、黃連、胡黃連、青黛,各味藥物配伍協調,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蚵蚾丸是兒科常用方劑之一,在臨牀上廣泛應用,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蟾蜍1枚(夏月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者,其身多癩)。
上取糞蟲1杓,置桶中,以尿浸之,桶上要乾,不與蟲走,卻將蟾蜍打殺頓在蟲中,任與蟲食一日夜,次以新布袋盡包,系定置於急流一宿,取出瓦上焙,為末;入麝1字,粳飯揉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
蚵蟆丸(《保嬰撮要》卷八)、糞(蟲巨)丸、五穀精(《醫統》卷八十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消食化積的功效,適用於小兒五疳八痢,乳食不節,寒溫調適乖違,發豎毛焦,皮膚枯悴,腳細肚大,顱解胸陷,漸覺尪羸,時發寒熱,盜汗咳嗽,腦後核起,腹內塊生,小便泔濁,膿痢澱青,撏眉咬指,吃土甘酸,吐食不化,煩渴並頻,心神昏瞀,鼻赤唇燥,小蟲既出,蛔蟲咬心,疳眼雀目,名曰丁奚。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夜盲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痲風 [漢生氏病]蛔蟲病夜間盜汗口乾口渴多痰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蚵蚾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三。 組成:蟾蜍1枚(夏月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者,其身多癩)。 主治:無辜疳,諸疳。

蚵蚾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丁時發方。 組成:蚵蚾1個(酒半升,炙盡),蕪荑1兩,鶴虱1兩,川楝子1兩,使君子1兩,黃連1兩,夜明砂半兩,朱砂半兩,檳榔半兩,青黛半兩。 主治:五疳瀉痢。

蚵蚾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吉氏家傳》。 組成:蚵蚾1個(淘浸1宿,去骨,炙黃色),胡黃連末1錢,巴豆(去心油,醋煮10數沸)1錢,青黛1錢,朱砂(爲衣)1錢,麝香少許,定粉1分(研),宣連1兩(煨,去毛後炮,出火氣)。 主治:諸疳。

蚵蚾丸, 出處:《局方》卷十(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白蕪荑(去皮)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蚵蚾(酒浸,去骨,焙)1兩半,胡黃連1兩半,青黛半兩(爲衣)。 主治:小兒五疳八痢,乳食不節,寒溫調適乖違,發豎毛焦,皮膚枯悴,腳細肚大,顱解胸陷,漸覺尪羸,時發寒熱,盜汗咳嗽,腦後核起,腹內塊生,小便泔濁,膿痢澱青,撏眉咬指,吃土甘酸,吐食不化,煩渴並頻,心神昏瞀,鼻赤唇燥,小蟲既出,蛔蟲咬心,疳眼雀目,名曰丁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