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黃連丸
DA HU HUANG L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胡黃連丸」方劑中包含「胡黃連」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胡黃連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
二、與黃連相輔相成: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擅長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胡黃連與黃連搭配,一則可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二則可以相互協同,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的功效。
總之,胡黃連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大胡黃連丸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功效,同時也與黃連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的效果。
大胡黃連丸以黃連為主要組成成分,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
- 止瀉止痢:黃連能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減少腸道蠕動,有助於止瀉止痢,適用於濕熱下痢、脾虛泄瀉等。
大胡黃連丸中加入苦楝子,主要是考慮其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楝子性寒,味苦,入肝、肺經,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對於一些由濕熱蘊結、蟲毒侵襲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膿皰瘡等,苦楝子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苦楝子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伴有疼痛的皮膚病,也能起到緩解作用。因此,在治療濕熱蘊結、蟲毒侵襲所致的皮膚病時,加入苦楝子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大胡黃連丸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蕪荑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與黃連、大黃等清熱瀉火藥材配合,能有效抑制濕熱之毒,對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濕疹、皮膚瘙癢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 消腫止痛,行氣止痛: 蕪荑還具有消腫止痛、行氣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有效消散腫塊、止痛止癢,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蕪荑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大胡黃連丸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燥濕止癢等功效,進一步增強其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濕疹、皮膚瘙癢等病症的療效。
大胡黃連丸中添加蘆薈,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1. 清熱解毒: 蘆薈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由熱毒引起的炎症,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與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涼血止血: 蘆薈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便血等。在大胡黃連丸中,蘆薈可以配合其他涼血止血藥物,起到協同作用,提高藥效。
大胡黃連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瀉火祛濁。其組成中包含蟾蜍,這是因為蟾蜍在中醫中被視為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蟾蜍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蟾酥和蟾毒素等,這些成分在臨牀上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以及抗炎的作用。
在大胡黃連丸中,蟾蜍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效果,尤其對於熱毒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瘡瘍、皮膚病等,蟾蜍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此外,蟾蜍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加速排毒,從而增強整體治療效果。因此,蟾蜍的使用不僅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選擇,也是基於其豐富的藥理作用對於方劑的療效提升。
大胡黃連丸中添加麝香,主要是針對其「開竅醒神」與「活血止痛」的功效。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通經止痛的功效。
在大胡黃連丸中,麝香的主要作用是:
- 醒神開竅:對於因寒邪阻遏、心神不寧、神志昏迷等症,麝香能迅速開竅醒神,使患者恢復意識。
- 活血止痛: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因此,麝香的加入,能有效提升大胡黃連丸的療效,使其在治療寒凝血瘀、神志昏迷等病症時,更具針對性。
大胡黃連丸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其可有效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藥物共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效果。
二、涼血止血:青黛亦具涼血止血之功效,可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等。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更好地控制病情,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大胡黃連丸主治功效分析
大胡黃連丸,出自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為治療小兒疳積的經典方劑。其組方精巧,針對疳積的複雜病機,兼顧清熱、殺蟲、健脾、開竅,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主治病證:
綜觀古籍記載,大胡黃連丸主要用於治療:
- 一切驚疳: 此處「驚疳」並非單純的驚風,而是指小兒因脾胃功能失調、積滯化熱所致的一系列證候,包括腹脹、蟲動、異食癖等。
- 腹脹蟲動: 由於脾胃積滯,導致氣機不暢,腹部脹滿,蟲積腸道,可見腹部時有蠕動感,或腹痛。
- 異食癖: 病患喜食泥土、生米等非食物,反映脾胃功能嚴重失調,營養吸收障礙。
- 不思飲食: 脾胃功能失常,運化無力,導致食慾不振。
- 多睡吼啀: 病程日久,正氣受損,精神萎靡,嗜睡,並伴有煩躁、呻吟等表現。
- 臟腑或祕或瀉: 脾胃功能紊亂,導致腸道傳導失常,可見便祕或腹瀉,或兩者交替出現。
- 肌膚黃瘦、毛焦發黃: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精微,脾胃功能失調,則氣血生化乏源,導致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毛髮枯槁。
- 飲水、五心煩熱: 體內積熱,津液耗傷,導致口渴喜飲,並有手足心熱、心中煩躁等虛熱表現。
- 瘡癬: 方中多味藥物具有殺蟲止癢之功,故可兼治瘡癬等皮膚疾患。
治療原理:
大胡黃連丸的配伍,體現了「清熱殺蟲,兼顧健脾」的治療原則。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方中胡黃連、黃連、青黛、蘆薈,均為苦寒之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針對疳積所產生的熱象,能有效清除內熱,達到涼血止痢之效。
- 殺蟲止痛,行氣消癥: 苦楝子、蕘荑、蟲蝨均有殺蟲作用,可驅除腸道寄生蟲。苦楝子兼有行氣止痛之功,蕘荑能消積導滯,緩解腹脹腹痛。
- 開竅醒神,活血散結: 麝香辛溫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散結之功,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精神萎靡等症狀。
-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雖以清熱殺蟲為主,但方劑並非純寒之品,配伍麝香等辛溫之藥,可防止苦寒藥物過於傷陽,兼顧脾胃功能,促進飲食消化。
綜合來看,大胡黃連丸通過清熱解毒、殺蟲止痛、行氣消積、開竅醒神等作用,能夠有效消除疳積的病理產物,恢復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其針對疳積的複雜病機,多方兼顧,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故能廣泛應用於臨牀,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1兩,黃連1兩,苦楝子1兩,白蕪荑(去扇)半兩(秋初3分),蘆薈(另研)1分,乾蟾頭(燒,存性,另研)1分,麝香1錢(另研),青黛1兩半(另研)。
殺蟲,消脹進食。
上先將前四味為細末,豬膽汁和為劑,每一胡桃大,入巴豆仁一枚置其中,用油單一重裹之,蒸熟,去巴豆,用米1升許,蒸米熟為度,入後四味為丸;如難丸,少入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0丸、15丸,食後、臨臥清米飲送下,1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胡黃連丸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胡黃連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胡黃連1兩,黃連1兩,苦楝子1兩,白蕪荑(去扇)半兩(秋初3分),蘆薈(另研)1分,乾蟾頭(燒,存性,另研)1分,麝香1錢(另研),青黛1兩半(另研)。 主治:殺蟲,消脹進食。主治:一切驚疳,腹脹蟲動,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飲食,多睡吼啀,臟腑或秘或瀉,肌膚黃瘦,毛焦發黃,飲水,五心煩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