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川楝子

CHUAN LIAN ZI

  • 英文名稱: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Fructus Meliae Toosendan Melia azedarach, Fructus Toosendan
  • 別名:苦楝子,石茱萸,金鈴子,,仁棗,練實,川楝樹子,川楝實,金鈴子仁棗,楝樹果,楝子,楝實
  • 藥品來源:楝科植物川楝的乾燥成熟果實。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 道地藥材:甘肅, 雲南, 四川, 廣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貴州
  • 生長環境:潮濕, 路邊, 丘陵, 疏林, 村旁,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川楝子的傳統功效


1. 疏肝解鬱

川楝子,其疏肝解鬱功效雖非其主要作用,卻可從多部古籍中窺見端倪。 古人並未直接以“疏肝解鬱”描述其功效,但其作用機理與肝鬱相關的症狀改善密切相關。

《本草綱目》指出川楝子「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 「心腹痛」常與肝氣鬱滯相關,肝鬱化火則更易出現胸脅疼痛、心煩易怒等症狀。川楝子通過清瀉下焦之熱,間接引導心火下行,從而緩解因肝火上擾引發的心腹疼痛。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清熱解毒的角度闡述其作用:「苦寒能散陽明之邪熱」。陽明經與肝經密切相關,陽明熱盛亦可導致肝氣鬱滯。 川楝子苦寒之性,能清泄陽明之熱,間接疏通肝氣。 此處的「諸證自除」,也暗示著在肝鬱相關症狀的改善上有所作用。

《珍珠囊藥性賦》記載川楝子「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而這些疼痛也可能與肝氣鬱滯、氣血運行不暢有關。 《醫林纂要》更明確指出川楝子「清肝火」,這直接佐證了其在疏肝方面的作用,雖非其主要功能,卻也說明其對肝火旺盛引起的症狀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川楝子疏肝解鬱的功效,並非其顯著特點,而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除濕等作用,間接達到舒緩肝氣、改善肝鬱相關症狀的效果。 其療效的體現更體現在整體的臟腑調和上。

古代典籍

2. 驅蟲殺蟲

川楝子,其驅蟲殺蟲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其機理與藥性特點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是最早記載川楝子藥效的典籍,其明確指出川楝子「殺三蟲疥瘍」,這奠定了其驅蟲的基礎。 後世醫家更進一步闡述其作用機理。例如,《本草綱目》提到川楝子「導小腸膀胱之熱」,並認為其能引導心火下行,因此對於心腹痛和疝氣等症狀有效。這暗示川楝子可能通過清熱解毒,以及疏通經絡來達到驅蟲的目的。 蟲積多與腸胃濕熱、氣滯血瘀相關,川楝子苦寒的特性,可以清熱燥濕,並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從而達到驅除蟲積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寒熱角度分析,認為川楝子苦寒,能散陽明之邪熱,而蟲積也常與陽明經熱邪有關,因此川楝子能通過清熱解毒來殺蟲。 此外,《本草綱目》和《本草求原》也提及川楝子能治療諸蟲、痔等症狀,進一步佐證其驅蟲功效。 《醫林纂要》更指出其可以清泄肝腎之火,而肝腎之火旺盛也可能導致蟲積的發生,因此川楝子通過清熱瀉火也能間接達到驅蟲的目的。

綜上所述,川楝子驅蟲的功效,不僅源於其直接殺滅蟲體的作用,更與其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瀉火等多重功效密切相關,體現了中藥整體觀的治療思路。 其在治療蟲積、腸胃濕熱相關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的療效。

古代典籍

3. 理氣行氣

川楝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理氣行氣的功效,並非單純的疏通氣機,而是通過特定機制來達到目的。從諸多古籍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其理氣行氣的獨特之處。

《神農本草經》記載川楝子「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說明其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這些熱邪的阻滯,往往會導致氣機紊亂。 《本草綱目》則指出「楝實,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此處的核心在於「導熱」,川楝子通過清泄小腸膀胱之熱,進而影響心火,使鬱滯之氣得以順利運行,從而緩解心腹痛和疝氣。 這並非直接的理氣藥物,而是透過清熱來達致理氣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了其作用機理:「苦寒能散陽明之邪熱」。陽明經的氣機阻滯,也常會導致氣滯痛症。川楝子苦寒的藥性,可以清泄陽明經的熱邪,疏通經絡,使氣血得以暢行。 其他典籍,如《藥性論》、《珍珠囊藥性賦》、《醫林纂要》等,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川楝子在治療腹痛、心痛等氣滯證候中的應用,它們的共同點在於,川楝子並非直接作用於氣機,而是通過清熱解毒、瀉火等方式,間接達到理氣行氣的效果。 因此,川楝子的理氣,更像是「順氣」,是先處理阻礙氣機運行的病理因素,再使氣機自然通暢。 《本草求原》更廣泛地列舉了其治療各種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病症,說明川楝子的理氣作用具有相當的廣泛性與多樣性。

川楝子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是藥非藥,用者知悉。《名醫別錄》:「川楝子,味辛,溫,有毒。利小腸,治風下濕痺血,癥結滿,心腹痛,腹中冷氣,下痢,積聚。」《本草綱目》:「川楝子,利小腸,治風濕下痢,赤白血痢,腹中冷氣,下痢,積聚,癥結滿,心腹痛。」川楝子性溫,味苦,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是苦楝酚、川楝油、楝酸等,這些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細菌毒素,增強人體免疫力。川楝子對多種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以及多種厭氧菌如肺炎鏈球菌、綠膿桿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2. 止痛功效

川楝子具有止痛功效,主要成分為苦楝酚、川楝油、楝酸等。川楝子的止痛機制包括抑制疼痛傳導、抗炎消腫以及活血化瘀。苦楝酚等成分能抑制疼痛信息的傳導,減少疼痛的感覺;活性成分具有一定抗炎消腫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和腫脹症狀,緩解疼痛;楝酸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和恢復,亦有助於緩解疼痛。

川楝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研末調塗。行氣止痛炒用,殺蟲生用。

川楝子的炮製


  • 川楝子:揀去雜質,洗淨,烘乾,軋碎或劈成兩半。
  • 炒川楝子:將軋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麩皮拌炒至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 《雷公炮炙論》:(楝實)採得後曬乾,酒拌浸令濕,蒸,待上皮軟,剝去皮,取肉去核,勿單用其核,槌碎,用漿水煮一伏時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川楝子的注意事項

  1. 脾胃虛寒者忌服。
  2. 本品有毒,不宜過量或持續服用(《綱目》:茴香為之使)。
  3.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因其刺激性和毒性可能影響胎兒和嬰兒。
  4. 腎臟疾病患者避免使用,以免利尿作用對腎臟產生負擔。
  5. 胃潰瘍患者避免使用,因其刺激性可能會損傷胃黏膜。
  6. 過敏體質者謹慎使用,因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川楝子相關的方劑


川楝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原發性高血壓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肋間神經疼痛腹痛頭痛遺精肺炎疼痛乳腺炎

川楝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生物鹼(alkaloid), 山柰醇(borneol), 樹脂(resin), 鞣質(tannin), 苦楝子酮(melianone), 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 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