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甲丸
XIANG JI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二九引《護命》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1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甲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驅蟲止痛的功效。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驅蟲、止痛、消積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驅除腸道寄生蟲;其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蟲積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在香甲丸中加入川楝子,可以有效地驅除腸道寄生蟲,並緩解其所引起的症狀,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劑[香甲丸]的組成中包含[葫蘆巴],因為葫蘆巴具有溫補腎陽、祛寒止痛的作用。葫蘆巴在中醫中常用於治療由腎虛寒濕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痛、腹痛等。在[香甲丸]中,葫蘆巴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補腎祛寒效果,對於改善由寒濕引起的病症具有顯著作用。葫蘆巴的溫補作用使得方劑對於相關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香甲丸方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香甲丸中其他藥材如肉桂、丁香等,均屬溫熱藥性,而茴香的加入,可緩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熱,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效更為溫和有效。
香甲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香甲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附子可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凝瘀滯,從根本上緩解疼痛。
- 助藥力:附子味辛,可引藥入經,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香甲丸中包含多味寒涼藥物,如當歸、川芎等,附子可起到溫陽化寒、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藥效更好地發揮。
香甲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香甲丸旨在治療風寒濕邪凝滯肌膚,導致指甲病變。柴胡可疏肝解鬱,使氣機疏暢,並升舉陽氣,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藥力深入肌膚,化解寒濕邪氣。
- 調和氣血,促進藥效: 香甲丸中多為辛溫燥烈之品,容易耗傷陰血。柴胡微寒,可起到調和氣血,防止藥物燥烈傷陰的作用,同時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指甲病變。
香甲丸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甲癬所引起的熱毒、炎症,起到消炎止癢、抑菌殺菌的作用。
- 燥濕止癢: 甲癬多因濕熱蘊結而生,黃連能燥濕止癢,有助於去除甲癬的病根,促進甲板生長,恢復健康狀態。
因此,香甲丸中加入黃連,可發揮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有助於治療甲癬。
香甲丸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降火退熱: 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涼血的功效。香甲丸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心煩失眠、盜汗等症,鱉甲的加入可有效地滋陰降火,緩解患者的症狀。
2. 軟堅散結,消腫止痛: 鱉甲還能軟堅散結,消腫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腫塊、疼痛,鱉甲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香甲丸中加入鱉甲,可以提升其治療效果,達到標本兼治。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甲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男子熱勞」,其病機特徵為虛熱夾雜,證見:
- 虛熱熾盛:手足渾身壯熱、口苦舌乾,反映陰虛或肝鬱化熱。
- 氣陰兩傷:四肢無力、不思飲食,乃脾胃受損、氣機不運。
- 神志不寧:夜夢鬼交、多驚魔,為虛熱擾動心神,或肝血不足所致。
綜合而言,此證屬肝腎陰虛兼脾胃氣弱,虛熱內擾,病位在肝、脾、腎。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可分為三組,相互協調以清熱滋陰、溫陽理氣:
清熱疏肝組
- 川楝子(炒):苦寒降泄,清肝火、疏肝氣,兼止痛。
- 宣連(黃連):瀉心肝火,除煩熱,助川楝子清解鬱熱。
- 柴胡:升散肝鬱,與川楝子一升一降,調暢氣機。
溫腎助陽組
- 附子(炮):溫補命門之火,助陽化氣,與清熱藥配伍防寒涼傷陽。
- 葫蘆巴、上茴香:辛溫入腎,散寒暖下焦,兼理氣止痛,助附子引火歸元。
滋陰軟堅組
- 鱉甲(醋炙):咸寒滋陰,退虛熱、軟堅散結,為治「熱勞」要藥,兼制附子之燥。
方劑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黃連、川楝子清熱,附子、茴香溫陽,針對「寒熱錯雜」病機。
- 標本兼顧:鱉甲、柴胡養陰疏肝治本,茴香、葫蘆巴理氣溫中治標。
- 動靜結合:柴胡升散動性,鱉甲沉降靜性,調和氣血陰陽。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清肝瀉火、溫補下焦、滋陰潛陽,達到以下效果:
- 退虛熱:鱉甲、黃連直折內熱,柴胡透熱外達。
- 調氣機:川楝子與柴胡疏肝,茴香醒脾,解決「不思飲食」。
- 安神魂:附子助陽以鎮攝浮火,黃連清心以除驚魔。
全方兼顧「陰虛陽浮」與「中焦虛寒」,體現「溫清並施」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10個(炒),葫蘆巴1分,上茴香1兩,附子1個(炮,去皮臍),柴胡半兩,宣連半兩,鱉甲2兩(醋炙令黃)。
上為末,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茶、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甲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莊氏家傳》。 組成:木香1分,鱉甲(去裙襕,醋炙)半兩,檳榔半兩,使君子(用肉)半兩,柴胡(去蘆)半兩,黃連(去須)半兩。 主治:輕骨長肌。主治:小兒疳積。潮熱盜汗,羸瘦煩渴,手足心熱,多汗無力。
香甲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九引《護命》。 組成:川楝子10個(炒),葫蘆巴1分,上茴香1兩,附子1個(炮,去皮臍),柴胡半兩,宣連半兩,鱉甲2兩(醋炙令黃)。 主治:男子熱勞,四肢無力,手足渾身壯熱,不思飲食,口苦舌乾,夜夢鬼交,多饒驚魔。
香甲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組成:鱉甲(醋浸1宿,蘸醋炙令黃色)3兩,荊三棱(大者,銼細,醋浸3日,焙乾)3兩,乾漆(搗碎,炒煙出,取末)3兩,沒藥3分(别研),木香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補骨脂(微炒)半兩,乾薑(炮)半兩,檳榔半兩,細松煙墨半兩,硇砂4錢(别研)。 主治:婦人血海虛冷,久積瘕癖,心腹脹痛,胸膈註悶,及月候不調,産後褥勞瘦瘁。
香甲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張氏家傳》。 組成:柴胡3分,生乾地黃3分,荊三棱3分,鱉甲(醋炙黃)1兩,神曲(炒)1兩,杏仁1兩,熟乾地黃1兩,麥糵(炒)1兩,牛膝半兩,木香半兩,薑黃半兩,當歸半兩,白朮1分,芎1分。 主治:健脾胃,暢神氣,充肌膚,澤顔色。主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氣血虛疏,肌膚消瘦,百節痛,潮作溫,五心煩熱,四肢逆冷,不思飲食,中滿氣滯,婦人經血凝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