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燒綿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驅蟲止痛: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驅蟲止痛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殺滅腸道寄生蟲,而其疏肝理氣作用則可緩解蟲體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 消積化滯: 川楝子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積滯,改善食慾不振、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燒綿丸中加入川楝子,可有效驅除蟲積,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並促進消化,改善整體消化功能。
「燒綿丸」方劑中使用馬藺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馬藺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馬藺花,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病症。
- 利濕通淋: 馬藺花還具有一定的利濕通淋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濕邪排出,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
總之,馬藺花在「燒綿丸」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燒綿丸方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積:橘皮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化痰、消食止痛的功效。燒綿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滯食積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橘皮可助藥力消食化積,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 疏肝解鬱:橘皮能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也有幫助。燒綿丸方中常配合其他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柴胡、香附等,橘皮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解除肝氣鬱結,改善患者症狀。
燒綿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燒綿丸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而茴香的溫中散寒之性,有助於溫暖脾胃,散寒止痛,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 行氣止痛,促進藥效發揮: 茴香的理氣止痛之性,可以促進藥物在體內的運行,更好地發揮藥效。燒綿丸中往往配伍多種中藥,而茴香的加入,可以起到引導藥物直達病竈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燒綿丸」
中藥方劑「燒綿丸」由川楝子、馬藺花、橘皮、茴香等藥物組成,具有舒緩肌肉痙攣、改善膽汁分泌和促進腸胃蠕動之效。
藥物組成
- 川楝子:具有舒緩肌肉痙攣、改善膽汁分泌和促進腸胃蠕動之效。
- 馬藺花:具有舒肝理氣、活血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
- 橘皮:具有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 茴香: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燒綿丸」主要用於治療疝氣,中醫稱「疝瘕」,是指腹股溝、陰囊或大腿根部腫脹疼痛的疾病,包括腹股溝疝、股疝、股陰疝、陰囊疝等。常見症狀有腹股溝、陰囊或大腿根部出現腫塊,大小不一,可伴有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中醫理論
中醫認為,疝氣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和,導致氣滯血瘀,結聚於腹股溝或陰囊部位,引起腫痛。治療以補益脾胃,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
常見中藥
常見用於治療疝氣的中藥有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
總結
中藥方劑「燒綿丸」由川楝子、馬藺花、橘皮、茴香等藥物組成,具有理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疝氣。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去核)1兩,馬藺花1兩,青橘皮1兩,舶上茴香1兩。
上為細末,用漆為丸,如雞頭子大,針穿三孔,陰乾;用新綿半兩,燒成灰,細研。
以無灰酒調綿灰,稀稠得所,放溫,下藥1丸,正發未發時,皆可食之。藥在腹中不壞,如要取藥時,可飲葵湯即下,淨洗留之,1丸藥可治6-7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燒綿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七引《朱氏家藏方》。 組成:川楝子(去核)1兩,馬藺花1兩,青橘皮1兩,舶上茴香1兩。 主治:疝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