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痛丸

定痛丸

DING T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胃經 12%
膀胱經 12%
脾經 12%
腎經 6%
心經 6%
小腸經 6%
大腸經 6%
肺經 6%
膽經 6%
三焦經 6%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痛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止痛: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木香能疏肝解鬱,緩解疼痛。

2. 理氣止痛:木香能行氣止痛,可緩解腸胃氣滯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同時,其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減輕疼痛。

因此,木香在定痛丸中發揮著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疼痛的目的。

定痛丸中包含馬藺葉,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馬藺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可有效緩解因熱毒、濕熱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扭傷、炎症等。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馬藺葉亦具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之,馬藺葉在定痛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定痛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其溫暖脾胃,有助於驅散寒邪,改善因寒氣凝滯所致的疼痛。
  2. 行氣止痛: 茴香芳香氣味,可行氣止痛,尤其適用於寒凝氣滯導致的疼痛,如脘腹冷痛、胃痛、疝氣等。

因此,在「定痛丸」方劑中,加入茴香能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

定痛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行氣止痛: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理氣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降逆氣,疏肝解鬱,並能活血化瘀,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
  2. 殺蟲止痛:川楝子還有殺蟲止痛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殺滅蟲積,並能驅除蟲積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綜上所述,川楝子在定痛丸中可發揮行氣止痛、殺蟲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氣滯血瘀、蟲積所致的疼痛具有協同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定痛丸主治「奔豚上攻,心腹腰背皆痛,或疝氣連睾丸痛」,其核心病機為:

  1. 氣機逆亂,衝脈不調
    • 「奔豚」指氣從少腹上衝心胸,屬衝脈氣逆之證,多因寒凝、肝鬱或陽虛所致。此方所治之「奔豚上攻」,當屬氣滯血瘀型,表現為心腹、腰背劇痛。
  2. 疝氣疼痛,絡脈瘀阻
    • 疝氣牽引睾丸疼痛,乃足厥陰肝經循行所過之處。肝經氣滯血瘀,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故需行氣活血、通絡定痛。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氣滯血瘀」所致的衝逆、疝痛,以活血化瘀、緩急止痛為主要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

  • 炙沒藥、炙乳香(各2錢)

    • 沒藥與乳香為對藥,均為樹脂類藥材,擅長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 乳香偏行氣,沒藥偏散瘀,二者相須為用,能疏通經絡瘀滯,改善氣血不通之痛症。
    • 炙後藥性稍緩,減少刺激性,適用於內服。
  • 甘草(1錢)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解乳香、沒藥之辛燥,兼能緩急止痛(如芍藥甘草湯之理)。
  • 真綠豆(1兩)

    •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 綠豆性涼,可制乳香、沒藥之溫燥,防止瘀久化熱,且能緩解局部腫痛(如疝氣鬱熱)。
    • 古代常用綠豆解藥毒,此處或兼顧護胃之效。
  • 朱砂為衣

    • 朱砂鎮心安神,用於「奔豚」氣逆、心神不寧之輔助,兼作丸衣防腐。

2. 方劑配伍特點

  • 活血行氣為主,佐以清熱緩急

    • 乳香、沒藥為君,直達血分氣分,破瘀通絡;綠豆為臣,清熱制燥;甘草為佐使,調和緩急。
    • 全方偏重「通」法,適用於實證疼痛(氣滯血瘀型),若虛寒奔豚則需加溫陽藥(如肉桂、吳茱萸)。
  • 標本兼顧

    • 急則治標(止痛),兼顧瘀熱潛在病機(綠豆),避免辛溫助火。

3. 治療原理推演

  • 奔豚痛:因氣滯血瘀,衝脈失和,乳香、沒藥疏通氣血,綠豆清熱防鬱火,甘草緩急,朱砂鎮逆。
  • 疝氣睾丸痛:足厥陰肝經瘀阻,乳沒活血通經,綠豆利濕消腫,甘草緩解筋脈拘急。

三、總結

定痛丸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核心,配伍兼顧清熱緩急,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症(如奔豚、疝氣)。其組方簡練,藥力專攻,體現古代「通則不痛」的治療思想,然需辨證為實證方可投用。

傳統服藥法


炙沒藥2錢,炙乳香2錢,甘草1錢,真綠豆1兩。
上為細末,為丸,朱砂為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行氣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奔豚上攻所致的心腹腰背疼痛。但本方性味辛散苦降,有燥烈之性,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腹股溝疝氣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痛風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化膿性關節炎腰痛睪丸疼痛腫脹膝部腫大疼痛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定痛丸,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乾蠍3分(兩)(微炒)。 主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至甚。

定痛丸, 出處:《外科傳薪集》。 組成:炙沒藥2錢,炙乳香2錢,甘草1錢,真綠豆1兩。 主治:諸痛。

定痛丸,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木香1兩,馬藺草(醋炒)1兩,茴香1兩,川楝子(炒)1兩。 主治:奔豚上攻,心腹腰背皆痛,或疝氣連睾丸痛。

定痛丸, 出處:《簡明醫彀》卷三。 組成:乳香1兩半(另研),沒藥(并出汗)1兩,羌活1兩,歸尾1兩,兩頭尖(去皮,生用)5錢。 主治:諸痹風濕流註,骨節疼痛麻痹。

定痛丸, 出處:《理傷續斷方》。 組成:威靈仙半兩(去土),金鈴子1兩(炒,去核),川烏1兩(炮),八角茴香1兩。 主治:傷損腰痛不可忍,不問男子、婦人、室女、老幼,並皆治之。血氣凝滯,腳腰疼痛不可忍。

定痛丸, 出處:《杏苑》卷七。 組成:南星(薑制)2兩,川芎2兩,蒼朮2兩,黃柏(酒炒)2兩,白芷2兩,桃仁1兩半,羌活1兩半,防己(酒浸)1兩半,桂枝1兩半,威靈仙1兩半(酒浸),神曲2兩,紅花(酒浸)2錢5分,龍膽草1錢。 主治:上中下痛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