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散
CHUAN LIAN Z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川楝子散中包含川楝子,乃因其藥性苦寒,具疏肝理氣、止痛之效。
川楝子為芸香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實,其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其主要功效為疏肝理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疝氣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川楝子還具有殺蟲之效,可用於治療蛔蟲病、鉤蟲病等。
因此,川楝子散中加入川楝子,旨在發揮其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以治療肝氣鬱結、疼痛等症狀。
川楝子散中加入茴香,是因其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脘腹疼痛的效果。
茴香味辛、性溫,入肝、脾、腎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溫腎散寒,並具有止痛作用。在川楝子散中,茴香與川楝子、延胡索等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疏肝理氣、止痛的效果,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脅肋脹痛等症狀。
川楝子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 行氣止痛: 川楝子散主治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脅肋脹痛、脘腹疼痛等症。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其行氣止痛之效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造成的疼痛,並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疼痛症狀。
- 健脾和胃: 川楝子散中部分藥物如川楝子、延胡索等,容易造成脾胃虛弱。木香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減少藥物對脾胃的負擔,使藥效發揮得更好。
川楝子散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胸脹、痛經等症狀。方中含巴戟天,此藥性溫味甘、辛,歸肝、腎經,具有補腎陽、強筋骨、袪風濕之效。巴戟天能溫補肝腎,使肝氣得以疏洩,從而緩解由肝氣鬱結引發的各種不適。此外,其強筋骨之功,對因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亦有裨益。與川楝子同用,一疏肝氣,一補肝腎,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調和肝氣、舒緩疼痛的目的。在川楝子散中加入巴戟天,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擴大了其適用範圍,使其成為治療肝氣鬱結兼有腎虛症狀的有效方劑。
川楝子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所導致的各種病症,如黃疸、脹滿、小便短赤等。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附子,此一選擇蘊含深意。附子,性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在川楝子散中加入附子,旨在平衡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特性,如川楝子本身性寒,能清肝火、利濕熱,但可能損傷脾胃陽氣。附子的加入,恰好可以溫煦中焦,保護脾胃免受寒涼藥物之害,同時增強整個方劑的溫通效果,使之既能清熱利濕,又能溫陽散寒,達到寒熱並調、陰陽平衡的目的。這種配伍體現了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
主治功效
川楝子散
中藥方劑「川楝子散」,由川楝子、茴香、木香、巴戟天、附子等五味中藥組成,具有舒肝行氣、溫裏散寒、活絡止痛之功效。主治小腸氣痛到無法忍耐,且膀胱受寒,結塊硬化且無法散去等症狀。
川楝子
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可治療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
附子
性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茴香
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巴戟天
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總結
「川楝子散」是一味中藥方劑,由川楝子、茴香、木香、巴戟天、附子五味中藥組成。具有舒肝行氣、溫裏散寒、活絡止痛之功效。主治小腸氣痛到無法忍耐,且膀胱受寒,結塊硬化且無法散去等症狀。服用時應遵循醫囑,不可自行加減藥物。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1兩(炮),滑州茴香1兩(微炒),木香1兩,巴戟天1兩(去心),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為散。
每服1錢,食前熱酒調下。遇病發,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川楝子散性溫,有辛散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川楝子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組成:川楝子1兩(炮),滑州茴香1兩(微炒),木香1兩,巴戟天1兩(去心),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小腸氣痛不可忍;及膀胱氣冷,結硬不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