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丸

CHUAN LIAN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五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腎經 13%
胃經 13%
脾經 12%
肺經 8%
心經 7%
膀胱經 7%
大腸經 4%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肝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川楝子丸方劑中,包含川楝子,其主要原因有二:

  1. 驅蟲止痛: 川楝子味苦性寒,具有驅蟲、止痛之效。其苦寒之性可驅除腸道寄生蟲,並能抑制蟲體的生長繁殖;同時,其止痛功效可緩解因蟲體寄生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疏肝理氣: 川楝子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其能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肝氣不暢導致的胸脇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川楝子丸方劑中加入川楝子,旨在通過其驅蟲止痛、疏肝理氣的功效,治療因蟲積、肝氣鬱結引起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川楝子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肝膽鬱結所引起的疾病。其中包含斑蝥,其主要成分為斑蝥素,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斑蝥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強效的藥物,尤其適用於疏通經絡和消除瘀血。

在川楝子丸的組成中,斑蝥的引入是基於其能夠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斑蝥具有抗炎和抑制腫瘤的特性,能夠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從而促進身體對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其活血功效有助於緩解腹部疼痛,與川楝子等其它成分相輔相成,提高整體療效。

然而,斑蝥屬於毒性較強的藥物,使用時需謹慎,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因此,在考量使用川楝子丸時,應充分了解其組成及作用,確保安全有效的治療。

川楝子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精妙,旨在疏肝理氣、消積止痛。方中含巴豆,此藥性烈味辛,能攻逐水濕、破積滯,乃因其強烈的刺激作用與峻下效果。巴豆內服量需極為謹慎,雖具毒性,但用之得當,可達速效之功,尤其在治療寒積便秘、腹脹痛等症上,有其獨特療效。然而,巴豆的使用必須嚴格控制,避免過量導致中毒,故在川楝子丸中,巴豆常配伍其他和胃健脾、調和藥性的藥材,如川楝子本身即能疏肝解鬱,與巴豆相輔相成,既增強了整體方劑的行氣消積功效,又減緩了巴豆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如此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相互制約的智慧。

川楝子丸方中加入巴戟天,旨在增強其 溫腎助陽、補益肝腎 之效。

川楝子丸主治 肝鬱氣滯、脾胃不和、脘腹疼痛、脅肋脹滿 等症。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益肝腎之效。其溫腎助陽之力可 溫通肝腎之氣配合川楝子疏肝理氣,有助於緩解肝鬱氣滯引起的疼痛、脹滿等症狀。同時,巴戟天補益肝腎,可 改善脾胃虛弱,增強消化功能,進一步助於緩解脘腹疼痛等症。

川楝子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川楝子丸主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脅肋疼痛、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茴香的理氣作用,可協同川楝子疏肝理氣,共同緩解疼痛不適。
  2. 溫脾助運: 川楝子性寒,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茴香性溫,可溫脾暖胃,促進脾胃運化,避免寒性藥物對脾胃的損害,平衡藥性,提升療效。

川楝子丸中添加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川楝子丸以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為主,木香可幫助疏肝理氣,緩解疼痛,並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
  2. 增強療效: 木香與川楝子相配,可增強其疏肝理氣、止痛消積之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木香能助川楝子行氣散結,解除肝鬱,進而消除疼痛。同時,木香還能溫脾胃,使川楝子之苦寒之性得以緩和,減少其副作用。

川楝子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消化: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助消化之功效。與川楝子配伍,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力,促進氣血運行,溫暖脾胃,有助於改善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溫脾止瀉: 補骨脂亦能溫脾止瀉,與川楝子同為止瀉藥,二者相配,可增強止瀉效果,尤其適用於寒邪客脾、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

主治功效


川楝子丸

方劑組成:

  • 川楝子: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 斑蝥: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
  • 巴戟天: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
  •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

主治功效:

疝氣多年,腫痛縮小,會導致所有下半身的疾病。

方劑組成介紹:

  •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可以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增加陽氣能量,起到補陽作用。此外,其富含營養成分,能促進能量合成,增強免疫,補充營養,從而補氣。補骨脂還含有生物鹼類物質,可以刺激腸道運動,促進蠕動,止瀉。另外,它性溫,味苦、辛,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溫腎壯陽的功效。
  •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可治療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川楝子含有川楝素、香豆精、乙酸香豆精等成分,具有舒緩肌肉痙攣、改善膽汁分泌和促進腸胃蠕動之效。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大腸經,能驅蟲、殺蟲、止痛,常與檳榔、使君子等同用。川楝子性苦寒,功能清肝火、泄鬱熱、行氣止痛,適用於肝鬱化火引起的各種疼痛。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癓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癧、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等癥;瘀血腹痛、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風濕痛、神經痛等;牛皮癬、顏面神經麻痹、劇烈頭痛等。斑蝥外用,療效顯著,但應注意其毒性,不可內服。
  •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總結:

川楝子丸是由川楝子、斑蝥、巴豆、巴戟天、茴香、木香和補骨脂組成的中藥方劑。它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瀉下、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溫裡溫中、補腎壯陽等多種功效。臨牀上,川楝子丸主要用於治療疝氣多年,腫痛縮小,會導致所有下半身的疾病。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去核取肉)1錢,續隨子(去皮淨)1錢,輕粉2錢。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丸,蔥白湯送下。不過10服,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川楝子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睪丸疼痛腫脹腹部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川楝子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七。 組成:川楝子(去核取肉)1錢,續随子(去皮淨)1錢,輕粉2錢。 主治:疝氣偏墜,一大一小。

川楝子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組成:川楝子1兩(十字切,陳粟米內炒令焦),舶上茴香1兩(微炒),芫花1兩(醋炒),硇砂1分(研)。 主治:膀胱積聚氣脹。

川楝子丸,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川楝子(淨肉)1斤(分4處,4兩用麸1合,斑蝥49個同炒至麸黃色,去麸、斑蝥不用;4兩用麸1合,巴豆49粒,同炒至麸黃色,去麸、巴豆不用;4兩用麸1合,巴戟1兩,同炒至麸黃色,去麸、巴戟不用;4兩用鹽1兩,茴香1兩同炒黃色,去鹽及茴香不用),木香1兩,破故紙(炒香爲度)1兩。 主治:疝氣多年,腫痛縮小,一切下部之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