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茴香角子」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氣凝滯導致的胃脘冷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有效改善。
- 促進消化,增加食慾: 茴香含有揮發油,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因此,茴香在「茴香角子」方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過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和促進消化等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茴香角子」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與茴香、角子等藥物配合,可加強行氣止痛的功效,緩解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疏肝解鬱:木香還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肋脹痛等症狀。這對於一些肝氣鬱結導致的消化不良患者,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木香在「茴香角子」方劑中起到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茴香角子方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 溫腎助陽,補腎壯陽:巴戟天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補腎壯陽之功效。與茴香角子中的其他溫陽藥材,如肉桂、附子等協同作用,可增強溫腎壯陽之效,對於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泄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補脾益氣,健脾和胃:巴戟天還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與茴香角子中其他健脾和胃的藥材,如山藥、茯苓等,協同作用,可增強健脾和胃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患者,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茴香角子」方劑中含有附子,其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為大熱之品,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在茴香角子方中,附子可與其他藥物相配,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陽虛體質。
- 助陽化氣,行氣止痛: 附子能溫陽化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茴香角子方中,附子配合茴香、角子等藥物,可增強藥效,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因此,附子在茴香角子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溫陽散寒,更能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茴香角子方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溫腎固精之效。對於男性陽痿早泄等腎虛所致的症狀,可起到改善作用。茴香角子常用於治療男性生殖系統疾病,山茱萸的溫腎固精作用正好能輔助茴香的功效,提升療效。
- 收斂止瀉:山茱萸還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脾腎虛寒導致的腹瀉症狀。茴香角子中也包含一些具有止瀉功效的藥材,山茱萸的加入可增強止瀉效果,使療效更加全面。
茴香角子方劑中包含豬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豬腎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溫陽固精的功效。茴香角子方劑中多以溫腎壯陽、補益精血為目的,而豬腎的補腎功效恰好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提升藥效。
- 配伍相宜:豬腎與其他藥材,例如茴香、肉桂等,在性味和功效上互相協調,避免藥物之間產生沖突。豬腎的甘溫之性可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藥性過猛,同時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茴香角子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五勞七傷,陰萎氣乏」。
五勞七傷:
- 「五勞」指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等過度勞傷;或心、肝、脾、肺、腎五臟勞損。
- 「七傷」指大飽傷脾、大怒傷肝、強力舉重傷腎、形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等七種內傷。
- 總結為因過勞或情志失調導致臟腑氣血虧虛。
陰萎氣乏:
- 「陰萎」即陽痿,多由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
- 「氣乏」指氣虛無力,可能涉及脾腎陽虛,氣血生化不足。
整體而言,此方針對因勞倦、臟腑虛損所致的陽氣衰弱、精氣不足諸症。
組成分析與推理
藥物組成解析
茴香子(小茴香)
- 性味辛溫,歸肝、腎、脾、胃經。
- 功效:溫腎散寒,理氣和胃。
- 用於寒疝腹痛、腎虛腰痛,能溫暖下焦,助腎陽。
木香
- 性味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經。
- 功效:行氣止痛,調中導滯。
- 改善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助脾胃運化,間接益氣血生化之源。
巴戟天
- 性味甘、辛、微溫,歸腎、肝經。
- 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 專補腎中元陽,治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針對「陰萎」主症。
附子(炮裂,去皮臍)
- 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
-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 大補命門之火,溫通十二經,為壯陽要藥,直治腎陽不足。
漢椒(花椒,去目及閉口者)
- 性味辛熱,歸脾、胃、腎經。
- 功效: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 助茴香、附子溫裡散寒,兼能燥濕,改善下焦虛冷。
山茱萸
- 性味酸、澀、微溫,歸肝、腎經。
- 功效:補益肝腎,收斂固脫。
- 既補腎精,又防陽藥過散,標本兼顧。
豶豬腎(去脂膜,細切)
- 性味鹹平,歸腎經。
- 功效:補腎益精,引藥入腎。
- 「以形補形」,增強補腎作用。
組方邏輯
君臣佐使結構:
- 君藥:附子、巴戟天。大補腎陽,直接針對命門火衰之陰萎。
- 臣藥:茴香、漢椒。助君藥溫腎散寒,強化下焦陽氣。
- 佐藥:木香(行氣防滯)、山茱萸(補斂兼施)、豬腎(引經增效)。
治療原理:
- 溫補腎陽:集中附子、巴戟天、茴香、花椒之辛熱,峻補元陽,散下焦寒凝,改善陽痿、腰膝冷痛。
- 調理中焦:木香理氣,助脾胃運化,使補而不滯;山茱萸酸收,防溫燥傷陰,平衡全方。
- 血肉有情:豬腎為引,增強補腎之力,符合「臓器療法」傳統。
劑型特點:
- 將藥末與豬腎、鹽、麵粉製成角子(類似蒸餅或煨餅),灰火煨熟。此法使藥物緩釋吸收,溫和補益,適合虛損患者長期調理。
綜合功效推論
全方以溫腎壯陽為主軸,兼顧行氣、固精、健脾,適用於:
- 腎陽虛衰所致的陽痿、遺精、腰膝冷痛。
- 脾腎兩虛引起的氣短乏力、食少腹脹。
- 下焦虛寒之疝氣、小便頻數。
此方體現「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思想,通過補腎陽以振奮全身機能,對治勞傷氣乏之根本。
傳統服藥法
茴香子1兩,木香1兩,巴戟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漢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1兩,山茱萸1兩,豶豬腎1對(去脂膜,細切)。
上為末。
每對豬腎,用藥末2錢,入鹽溲面,像肝角子樣修制,灰火內煨令熟,空腹薄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助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男性勃起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茴香角子,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茴香子1兩,木香1兩,巴戟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漢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1兩,山茱萸1兩,豮豬腎1對(去脂膜,細切)。 主治:五勞七傷,陰萎氣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