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丹

HUANG LI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5%
胃經 13%
大腸經 13%
心經 11%
膽經 10%
肺經 4%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丹方劑中含有黃連,乃因其藥性寒涼,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涼血之功效。

黃連入心、肝、胃三經,能清心火、瀉肝火、降胃火,對於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熱症皆有療效。此外,黃連亦能止瀉止痢,對於濕熱泄瀉、痢疾腹痛等症狀亦有所助益。

因此,黃連在黃連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寒涼的藥性能有效地清熱瀉火,並輔以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黃連丹方劑中包含當歸,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黃連性寒苦,擅清熱解毒,但容易傷胃陰。當歸性溫,味甘辛,可補血活血,又能養胃氣,因此加入當歸可中和黃連的寒性,避免其過度傷胃,並有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

二、 增強功效:當歸不僅調和藥性,還能增強黃連的功效。黃連善於清熱解毒,而當歸則能活血化瘀,二者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治療熱毒瘀結所致的疾病,如瘡瘍腫毒、濕熱瀉痢等。

黃連丹方劑中包含白頭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瀉: 白頭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與黃連等清熱瀉火藥物配合,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瀉火止瀉之效,對於熱毒蘊結腸胃、濕熱下注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抑菌消炎: 白頭翁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減輕腸道炎症,促進腸道功能恢復。與黃連等抗菌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其抗菌消炎的效果。

黃連丹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火燥濕,行氣止痛:黃連丹以清熱瀉火為主,而木香則善於行氣止痛,燥濕止瀉。兩者合用,既能清熱瀉火,又能行氣止痛,燥濕止瀉,相輔相成,提高藥效。
  2. 制約黃連苦寒:黃連性寒,味苦,過於寒涼會傷脾胃。木香辛溫,可溫脾胃,緩解黃連的寒性,防止其過於傷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黃連丹方劑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肝火,止痛止癢: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止痛止癢的功效。黃連丹主治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腹痛、發熱、口苦、噁心等症狀,而川楝子能清瀉肝火,緩解肝膽濕熱引起的疼痛和瘙癢,進一步增強黃連丹的療效。
  2. 驅蟲消積: 川楝子亦有驅蟲消積的功效,能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蟲積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黃連丹中加入川楝子,有助於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消化不良,進一步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黃連丹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黃連丹主要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証治準繩‧幼科》、《幼幼新書》皆提及「熱乘於血,滲入腸胃,其病則赤」,指出黃連丹可用於治療因熱邪入侵血分,導致腸胃出血的病症。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亦明言黃連丹「治熱痢下血,頻並不瘥」。 * 《理瀹駢文》提到熱毒下注,可見黃連丹具有清解熱毒的作用。 * 《血證論》則描述心經火旺,血脈不安,導致出血者,可用黃連丹皮治療。

2. 針對上焦風熱,清利頭目: * 《本草簡要方》提到黃連丹可「散上焦風熱」,主治「頭風眩暈、目昏障翳、喉風、喉痹、白喉」。 * 這表明黃連丹對頭部、眼睛及咽喉等上焦部位的熱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 治療熱病相關症狀: * 《本草簡要方》提及黃連丹可治「小兒驚癇壯熱」,以及「破傷風」。 * 《專治麻痧初編》指出麻疹後出現牙齦紅腫時,可用清胃湯合甘桔湯加黃連丹皮生地治療。 * 《醫宗己任編》案例中,提到內熱時作,煩悶頭痛,也用包含黃連丹皮的方劑治療。 * 《沈氏尊生書》亦載有清胃散,其組成包含黃連丹皮,可見本方具有清胃熱的功效。

4. 配合其他方劑,治療複雜病症: * 《成方切用》說明服用寒藥傷胃者,須用人參養胃湯養之;服用熱藥過多者,可用小柴胡湯加黃連丹皮生地以解之。這說明黃連丹可作為調整其他藥物副作用的輔助用藥。 * 《醫宗己任編》提及虛邪內鬱導致的內熱,使用軟柴胡人參白朮黃連丹皮甘草茯神等治療,以及用龍腦葉貝母黃連丹皮生白朮茯神生芍藥當歸甘草陳皮柴胡治療瘧疾,突顯了黃連丹在複雜病症中靈活應用的價值。

  • 《醫學摘粹》、《四聖心源》均指出黃連丹皮湯可用於治療少陰病,水勝火負,並可配合椒附等藥以應對下寒的情況。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分析,黃連丹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其組成的藥物特性上:

  • 黃連: 作為君藥,其苦寒之性,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是清熱涼血的要藥。
  •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能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順暢,有助於改善因血熱引起的出血。
  • 白頭翁: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主要針對熱毒痢疾。
  • 木香: 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調暢氣機,有助於改善因氣滯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 川棗子: 具有疏肝理氣,安神定志的功效,有助於調節情志,改善因肝鬱化火引起的煩躁等症狀。
  • 丹皮,生地: 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增強黃連的清熱涼血作用。

綜合來看,黃連丹以黃連為核心,配伍當歸等活血養血之品,以及白頭翁等解毒之藥,使之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並兼顧調和氣血、疏理氣機,從而達到治療熱痢下血等病症的目的。 其應用範圍廣泛,不僅能清解實熱,也能調整虛熱,甚至在配合其他方劑時,能夠發揮解毒、制約副作用等作用,顯示其臨床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黃連2兩,當歸(焙)1兩,白頭翁3分,蔓青根(焙)3分,木香半兩,川楝子(面裹,炮)半兩。
粳米飯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丸,以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大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張渙方。 組成:黃連2兩,當歸(焙)1兩,白頭翁3分,蔓青根(焙)3分,木香半兩,川楝子(面裹,炮)半兩。 主治:熱痢下血,頻並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