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腸丹

厚腸丹

HOU CHA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1.0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4%
胃經 11%
大腸經 11%
心經 7%
膽經 7%
腎經 7%
肺經 7%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厚腸丹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止痢: 黃連味苦寒,性燥,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痢的功效。厚腸丹主治腸胃濕熱、脾虛泄瀉等症,黃連可清熱燥濕,瀉火止痢,抑制腸道病菌,緩解腹瀉症狀。
  2. 配伍增效: 厚腸丹中其他藥材如白芍、當歸等具有養血柔肝、健脾止瀉之效,黃連與之配伍,可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黃連的苦寒之性,可抑制白芍、當歸等滋補藥物的過於滋膩之性,避免其滋膩助濕,更利於腸胃的恢復。

厚腸丹方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理氣止痛: 川楝子苦寒,善於行氣止痛,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脅痛、脹滿等症狀。厚腸丹主治腸胃積滯、腹痛腹脹,川楝子可疏肝理氣,有助於解除腸道痙攣,緩解疼痛。
  2. 殺蟲消積: 川楝子具有殺蟲消積的作用,能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消食積,改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厚腸丹中常與其他消食化積藥物配合使用,共同達到消積止痛的效果。

總之,厚腸丹方中加入川楝子,旨在通過疏肝理氣、殺蟲消積,達到緩解腸胃積滯、腹痛腹脹等症狀的效果。

厚腸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厚腸丹治療腸胃氣滯、腹痛、腹脹等症,木香能有效疏通腸道氣機,緩解疼痛。

2. 理氣健脾: 木香還能健脾消食,促進脾胃運化功能。厚腸丹所治疾病往往伴隨脾胃虛弱,木香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有利於腸道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厚腸丹中加入木香,不僅能止痛,還能健脾,有助於整體改善腸胃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厚腸丹方劑中包含阿膠,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止血: 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止血生肌的功效,可治療因血虛引起的腸胃出血,以及腸道潰瘍、出血等病症,有助於修復腸道黏膜,改善腸道功能。
  2. 固腸止瀉: 阿膠能滋陰潤燥,並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治療因脾虛、腎虛引起的腹瀉,以及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慢性腹瀉。

厚腸丹方劑中加入阿膠,能有效針對腸道疾病,發揮補血止血、固腸止瀉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厚腸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吳茱萸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起到止痛止瀉的作用。
  2. 調和脾胃,助消化: 吳茱萸具有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食積等問題。厚腸丹中加入吳茱萸,可以起到調和脾胃,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厚腸丹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之效,有助於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祕。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厚腸丹方中多以溫燥之品為主,加入當歸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燥性過強,損傷腸胃。同時,當歸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可增強其潤腸通便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當歸在厚腸丹方中發揮著補血活血、潤腸通便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厚腸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血痢腸虛、脫肛」,其病機為腸道氣血失調、固攝無力所致。

  1. 血痢:痢下夾血,多因濕熱蘊結腸道,灼傷血絡,或久痢傷陰,血失統攝。
  2. 腸虛脫肛:中氣下陷,或久痢耗傷氣血,腸道失於固托而下墜。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方中六藥協同,共奏清熱燥濕、止血固腸、調氣養血之效:

  1. 黃連(去須)
    • 苦寒沉降,清泄腸道濕熱,為治痢要藥,尤擅止「赤痢」。《本草備要》謂其「治腸澼下痢」。
  2. 川楝子
    • 苦寒行氣,疏泄肝鬱濕熱,助黃連清解腸道滯氣,兼止痛之效。《本草綱目》言其「治痢疾腹痛」。
  3. 木香
    • 辛溫芳香,行氣調中,緩解腹痛裡急後重。《藥性論》稱其「治氣虛冷痢,泄瀉」。與黃連配伍,寒溫並用,調氣止痢。
  4. 阿膠(炙)
    • 滋陰養血止血,治痢久陰血耗傷或便血,潤燥而不滑腸。《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心腹內崩,下痢膿血」。
  5. 吳茱萸(微炒)
    • 辛苦熱,溫中止痛,佐制黃連苦寒,防涼遏傷脾,並止虛寒腹痛。《本草衍義》云「下痢日久,腹中冷痛,吳茱萸可溫之」。
  6. 當歸(洗,焙乾)
    • 補血和血,潤腸通滯,兼治血痢。《本草正》曰「當歸能止痢痛,益腸胃」。

組方特點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與溫中並行
    • 黃連、川楝子清熱燥濕,配吳茱萸溫中,使寒不傷陽,熱不助火,契合「血痢」寒熱錯雜病機。
  2. 行氣與補血兼顧
    • 木香、川楝子調暢氣機,當歸、阿膠養血止血,治痢兼顧氣血,尤適久痢虛實夾雜者。
  3. 固腸升提之潛在作用
    • 粟米飯為丸「黍米大」,取其甘平補中,米飲送服可助脾胃升提,間接緩解脫肛。

此方通過清熱止痢、調氣養血,間接恢復腸道氣血功能,使血止痢癒、氣充腸固,脫肛自收。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1兩,川楝子1兩,木香1兩,阿膠(炙)1兩,吳茱萸(微炒)1兩,當歸(洗,焙乾)1兩。上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丸,乳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厚腸丹有補血止血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厚腸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張渙方。 組成:黃連(去須)1兩,川楝子1兩,木香1兩,阿膠(炙)1兩,吳茱萸(微炒)1兩,當歸(洗,焙乾)1兩。 主治:血痢腸虛。脫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