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氣黃金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心火亢盛、熱毒熾盛引起的各種炎症有很好的療效。
- 瀉火除煩: 黃連可瀉心火、胃火,對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二氣黃金丸整體功效為清熱瀉火、解毒消炎,而黃連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起到了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關鍵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二氣黃金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吳茱萸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降逆止呃: 吳茱萸具有降逆止呃的作用,可以治療呃逆不止,尤其是脾胃虛寒所致的呃逆。
因此,在二氣黃金丸中加入吳茱萸,旨在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並降逆止呃,達到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諸症。
二氣黃金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搭配,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的功效,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
- 滋陰潤燥:當歸還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口乾舌燥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滋補藥材配合,起到調和氣血、滋養身體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氣黃金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赤白下痢,變生惡證,大便若魚爛黑汁,腸中切痛,枯瘦不能食者」,其描述符合中醫「痢疾重證」或「休息痢」的範疇,特點如下:
- 赤白下痢:指痢疾夾雜膿血(赤)與黏液(白),屬濕熱積滯腸道、氣血失調之象。
- 惡證與黑汁便:大便如魚爛黑汁,暗示病程遷延,濕熱腐敗化毒,傷及腸絡,可能伴隨氣血虧虛。
- 腸痛枯瘦:長期下痢導致陰血耗傷(枯瘦)、腸絡不通(切痛),脾胃衰敗(不能食),屬虛實夾雜之候。
組成藥物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黃連
- 作用:苦寒,清熱燥濕、解毒止痢,針對濕熱毒邪。
- 配伍意義:為君藥,直接清除腸道濕熱,治痢疾之本。
2. 吳茱萸
- 作用:辛苦熱,能溫中散寒、下氣止痛,兼可疏肝降逆。
- 配伍意義:
- 反佐黃連:黃連苦寒易傷中陽,佐以吳茱萸之辛熱,既可制其寒性,又能溫運脾胃,防苦寒敗胃。
- 行氣止痛:辛散疏通腸道氣滯,緩解「腸中切痛」。
3. 當歸
- 作用:甘辛溫,養血活血、潤腸通絡。
- 配伍意義:
- 養血和血:針對久痢傷血(枯瘦)、便中膿血,修復腸絡。
- 防燥傷陰:平衡黃連之燥與吳茱萸之辛,保護陰血。
4. 輔料搭配
- 煉蜜與糕:蜂蜜甘緩補中、潤腸解毒;糕(可能為米製)健脾護胃,輔助祛邪不傷正。
- 酸漿水送服:酸能收斂止瀉,漿水(發酵米湯)助消化,和胃降濁。
整體方義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寒熱並調、氣血同治」為核心:
- 清熱祛濕(黃連)配伍溫中行氣(吳茱萸),化解濕熱蘊結兼調暢氣機。
- 養血活血(當歸)佐清熱解毒(黃連),修復腸絡並祛除瘀毒。
- 酸收固澀(酸漿水)結合健脾和中(蜜與糕),標本兼顧,適合久痢虛實互見之證。
推論適用證型
- 濕熱痢兼氣滯血虛:濕熱未清而氣血已傷,症見黏液膿血便、腹痛、形瘦乏力。
- 寒熱錯雜型痢疾:濕熱與中焦虛寒並存,腹冷痛、下痢赤白相雜。
此方結構簡練,體現「通因通用」與「調和肝脾」思路,兼顧祛邪與扶正,為古代治療痢疾重症的典型配伍。
傳統服藥法
黃連、吳茱萸、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加糕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酸漿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氣黃金丸, 出處:《元和紀用經》。 組成:黃連、吳茱萸、當歸各等分。 主治:赤白下痢,變生惡證,大便若魚爛黑汁,腸中切痛,枯瘦不能食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