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連丸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熱症,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
- 燥濕止癢: 胡黃連還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疾病。
金連丸中加入胡黃連,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兼顧燥濕止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金連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能改善氣血不足、經血不調等症狀。金連丸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例如月經不調、痛經等,而當歸能補血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達到治療效果。
- 調和藥性:金連丸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性偏寒涼,而當歸性溫,加入當歸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損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安全。
金連丸中加入木香,乃取其「行氣止痛」之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行氣止痛之功,可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針對金連丸主治之胸悶腹痛、食少便溏、噯氣泛酸等症,起到緩解氣滯、促進消化、改善腸胃功能之作用。
此外,木香亦具備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輔助金連丸治療腸胃炎症,提高療效。
金連丸方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脅痛、疝氣、乳房脹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金連丸主治肝鬱脾虛、氣滯血瘀所致的脅肋脹痛、脘腹痞滿、食慾不振、噯氣、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川楝子可以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連丸】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金連丸主治「小兒疳氣」。疳氣為中醫「疳證」之初起階段,多因飲食不節、脾胃受損,或蟲積內生,導致氣機壅滯,症見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腹脹納差、煩躁易哭等。此方以調理氣機、清熱消積為核心,適用於疳證屬虛中夾實(脾胃虛弱兼積滯化熱)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胡黃連(君藥)
- 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善清虛熱、除疳熱,兼能燥濕。
- 針對疳積化熱之核心病機,清除濕熱鬱遏,導邪下行,尤宜小兒「疳熱上攻」之症。
川楝子(臣藥)
- 苦寒行氣,疏肝瀉熱,兼殺蟲止痛。
- 輔助胡黃連清熱,並疏通肝脾氣機,緩解腹脹痛;其殺蟲功效亦契合疳證常見之蟲積病因。
木香(佐藥)
- 辛溫芳香,行脾胃滯氣,醒脾和胃。
- 與苦寒藥配伍,防寒涼遏滯之弊,加強消脹除滿之效,符合「疳氣以調氣為先」的治療思路。
當歸(佐藥)
- 甘溫養血和血,補而不滯。
- 疳證日久易耗氣血,當歸既能防苦燥傷陰,又能輕補已虛之血分,標本兼顧。
神曲糊為丸
- 神曲消食化積,助運中焦;以陳米飲送服,和胃氣、養脾胃,契合小兒「脾常不足」之體質特性。
三、方劑配伍特點
全方以「清熱消疳為主,行氣養血為輔」:
- 寒溫並用:胡黃連、川楝子清熱,佐以木香、當歸溫通行血,避免過寒傷陽。
- 攻補兼施:既祛疳積濕熱之邪,又顧護氣血,尤其適合病程較短、正氣未大虛之疳氣階段。
- 氣血同調:木香理氣,當歸和血,契合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之病機。
此方展現中醫治療疳證「清熱不傷正、行氣不耗陰」的配伍智慧,適用於疳熱內蘊、氣機不暢之證候。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1兩(去蘆),當歸1兩(去蘆),木香半兩(生,不見火),川楝子2兩半(去核,微炒)。
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30丸,陳米飲吞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連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金連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金連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胡黃連1兩(去蘆),當歸1兩(去蘆),木香半兩(生,不見火),川楝子2兩半(去核,微炒)。 主治:小兒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