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觀音救命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可緩解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觀音救命散用於治療急腹症,木香可幫助舒緩腸胃痙攣,減輕疼痛。
- 燥濕健脾:木香亦有燥濕健脾之效。急腹症常伴隨脾胃虛弱、濕氣困阻,木香可健脾燥濕,促進消化吸收,增強機體抵抗力,利於疾病康復。
觀音救命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和燥濕止瀉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大腸經。其性寒,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心火、胃火,並可燥濕止瀉,對於暑熱蘊積、濕熱交蒸引起的發熱、口渴、腹痛、泄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觀音救命散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因暑濕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達到救急止瀉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觀音救命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小兒熱瀉」,即小兒因熱邪內蘊或腸胃積熱所引起的腹瀉,臨床可見大便黃臭、肛門紅赤、煩躁口渴等熱象。其劑型設計為散劑,配合燈心草、棗子煎湯調服,兼顧清熱止瀉與調和脾胃之效,適用於嬰幼兒消化系統嬌嫩、不耐峻藥之特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川連(黃連)
- 黃連大苦大寒,主清熱燥濕,尤擅瀉心火與腸胃濕熱,正對「熱瀉」病機。
- 原方以水煮乾後去黃連,僅留其氣味與藥性於木香,既取黃連清熱之效,又避其過寒傷脾之弊,體現「去性存用」的配伍智慧。
臣藥:木香
- 木香辛溫,善行氣止痛、調理脾胃滯氣,與黃連形成「寒溫並用」之局。
- 黃連清熱,木香理氣,二者相配可解濕熱交阻之腹痛腹瀉,亦防黃連寒凝礙胃。
佐使:燈心草、棗子
- 燈心草甘淡微寒,清心降火、利小便,引熱從水道而出,減輕腸道濕熱壓力。
- 棗子甘緩補脾,調和藥性,保護小兒正氣,避免苦寒傷陰。
- 二者煎湯送服,增強清熱止瀉之效,同時緩衝主藥峻烈之性。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不傷脾,行氣不助火」為核心:
- 濕熱分消:黃連清熱燥濕治本,木香行氣化滯治標,濕熱分消則瀉自止。
- 剛柔相濟:黃連之寒被木香之溫所制,燈心草之淡滲與棗子之甘緩相輔,形成祛邪不傷正的兒科用藥範式。
- 劑量設計:木香僅用一錢,黃連重達一兩,然去黃連取木香,實則藥力輕靈,符合小兒「臟腑清靈,隨撥隨應」之生理特質。
總結
觀音救命散透過寒溫並用、清補兼施的配伍,針對小兒熱瀉之濕熱壅滯病機,展現中醫「輕可去實」的治療思維,尤其對餵養不當或外感暑熱引起的腹瀉具有調理價值。
傳統服藥法
木香1錢,川連1兩。
以水3碗,煮乾,去川連,只以木香乾培為末。
分3服,或2服,量兒大小與之,加燈草數莖,各長4寸,棗子1枚,乳食前煎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觀音救命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五。 組成:木香1錢,川連1兩。 主治:小兒熱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