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連丸

DA XIANG LIA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5%
脾經 15%
肝經 15%
膽經 15%
胃經 15%
肺經 7%
三焦經 7%
心經 7%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肺經
三焦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香連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瀉火,可治療熱病、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與大香連丸整體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
  2. 燥濕止瀉: 黃連兼具燥濕止瀉之效,能抑制腸道菌羣過度繁殖,治療濕熱下注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有助於改善大香連丸治療濕熱蘊結之症的療效。

大香連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以木香配伍其他藥物,能有效緩解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
  2. 疏肝解鬱: 木香氣味芳香,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情緒抑鬱等症狀。配伍其他藥物,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大香連丸主治功效分析

大香連丸,乃中醫經典方劑,其組成主要為黃連與木香二味藥材。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善於清除體內濕熱,解腸道之熱毒;木香,味辛性溫,則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長於疏理氣機,和暢脾胃。二藥合用,寒溫並施,相輔相成,共奏調和脾胃,止痛除瀉之效。

綜合古籍記載,大香連丸主治之證,乃因腸胃虛弱,寒熱失調所致。具體而言,可見以下諸症:

  • 泄瀉: 由於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導致水穀不化,下注腸道而形成泄瀉。此泄瀉或伴有煩渴,乃因濕熱內蘊,耗傷津液所致。
  • 腹脹腸鳴: 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則腹部脹滿,腸鳴轆轆。
  • 胸膈痞悶: 氣機鬱滯,影響胸膈之氣機運行,故感痞悶不舒。
  • 脅肋脹滿: 肝膽之氣機鬱滯,影響脅肋部,使之脹滿不適。
  • 痢疾: 病邪深入腸道,損傷氣血,出現下痢膿血、裡急後重等症狀。
  • 飲食不佳: 脾胃虛弱,運化功能下降,導致食慾不振,不思飲食。
  • 小便不利: 脾胃功能失常,影響水液代謝,可能導致小便不利。
  • 肢體怠惰: 脾主四肢,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導致肢體乏力,倦怠懶動。
  • 漸即瘦弱: 長期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則身體日漸消瘦。

治療原理分析

大香連丸的治療原理,在於其組方精巧,針對病因病機,寒溫並用,攻補兼施。

  1. 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方中黃連大劑量使用,旨在清解腸道濕熱,瀉火解毒,尤其針對痢疾下痢膿血之證。
  2. 行氣止痛,調和脾胃:木香辛散溫通,能行氣止痛,疏肝健脾,使脾胃氣機暢達,運化功能恢復,從而緩解腹脹腸鳴、胸膈痞悶等症狀。
  3. 寒溫協調,攻補兼施: 黃連性寒,木香性溫,二者合用,既能清熱瀉火,又不至於過於寒涼而傷陽氣;既能疏理氣機,又能顧護脾胃之氣,使整體氣機平衡。

在炮製方面,黃連常與吳茱萸同炒,取吳茱萸之溫燥,以制約黃連之苦寒,且能增強其止瀉之功。此外,藥材製成丸劑,緩慢釋放藥效,更利於病情的逐漸改善。

綜合而言,大香連丸針對腸胃虛弱、寒熱不調之證,通過清熱燥濕、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等方法,達到調和脾胃、止痛除瀉之目的。此方為中醫治療腸胃疾病之常用方,其療效得到歷代醫家的肯定。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蘆須)20兩(用茱萸10兩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4兩8錢8分。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飯飲吞下。
香連丸(《直指》卷十四)、二味香連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青島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食慾不振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無尿及少尿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口乾口渴腹中有鳴叫聲經常疲勞想睡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大香連丸, 出處:《局方》卷六(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黃連(去蘆須)20兩(用茱萸10兩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4兩8錢8分。 主治:丈夫婦人腸胃虛弱,冷熱不調,泄瀉煩渴,米谷不化,腹脹腸鳴,胸膈痞悶,脅肋脹滿;或下痢膿血,裏急後重,夜起頻並,不思飲食;或小便不利,肢體怠惰,漸即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