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疳丸
SOU G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搜疳丸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導滯:三稜性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之效。搜疳丸多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而三稜可幫助消解積滯,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活血化瘀:三稜兼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脾胃氣血運行,促進營養吸收,對於小兒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疳積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三稜在搜疳丸中起到消積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小兒疳積的症狀。
搜疳丸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消積化滯: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滯氣、驅蟲的功效。對於小兒疳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檳榔能有效促進消化,排除腸道積滯,改善症狀。
- 健脾利濕:檳榔還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小兒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營養吸收障礙等問題。
因此,搜疳丸中加入檳榔,可以有效地解決小兒疳積的病症,改善脾胃功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搜疳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健脾: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小兒疳積常伴有脾胃氣滯、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可理氣化積,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二、燥濕化痰:木香亦具燥濕化痰的功效。小兒疳積常伴有濕邪困脾,痰濁內阻,導致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木香能燥濕化痰,清除積滯,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恢復小兒體力。
總之,搜疳丸中加入木香,可通過理氣健脾和燥濕化痰的作用,有效改善小兒疳積的症狀,促進其康復。
搜疳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溫脾止瀉: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能溫脾胃,止瀉痢,有助於治療脾虛寒導致的疳積症,如腹瀉、消化不良等。
- 行氣止痛: 肉荳蔻具行氣止痛之效,能緩解因脾胃氣滯、寒凝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脾胃功能的改善。
總而言之,搜疳丸加入肉荳蔻,主要是利用其溫脾止瀉、行氣止痛的功效,針對疳積症的脾虛寒、氣滯等病因進行治療。
搜疳丸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與消食化積的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其收斂作用可止瀉止痢,尤其對於脾虛泄瀉、腸胃不調等病症有良好效果。此外,訶子亦能消食化積,對於積食停滯、腹脹腹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搜疳丸主要針對小兒疳積證,而疳積證常伴隨脾虛泄瀉、積食停滯等症狀。因此,加入訶子,既可收斂止瀉,又可消食化積,有助於改善小兒疳積證的症狀。
搜疳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養血: 搜疳丸主要針對小兒疳積,而疳積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補益脾胃氣血,改善小兒營養不良、面色蒼白等症狀。
- 活血化瘀: 疳積的形成,除了脾胃虛弱外,還可能伴隨血瘀阻滯。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的血液供應,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從而改善疳積症狀。
搜疳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搜疳丸旨在治療小兒疳積,而黃連性寒苦,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小兒疳積常伴有脾胃積熱、濕熱內蘊,黃連可清熱解毒,化解濕熱,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抑制腸道菌羣失衡: 疳積常與腸道菌羣失衡有關,黃連具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滋生,調節腸道菌羣平衡,有助於改善消化吸收,促進小兒健康成長。
搜疳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原因在於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驅蟲,對於小兒疳積症的熱毒蘊積、蟲積腹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川楝子苦寒入肝脾,能清熱利濕、殺蟲止痛,對於因熱毒蘊積導致的食積、腹痛、腹脹等症狀,以及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均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川楝子還能促進消化,有助於脾胃運化,進而改善小兒疳積症的營養不良、體弱乏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搜疳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諸疳羸瘦,不生肌肉,面色萎黃」,屬中醫「疳證」範疇。疳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蟲積內生或久病耗傷氣血所致,常見於小兒,表現為形體消瘦、腹脹納差、面色萎黃無華,甚至夜間盜汗、胸膈痞悶等。方中「消腹脹」「殺疳蟲」「進飲食」等功效,直指疳證核心病機——脾胃虛損兼氣滯蟲積,同時「止盜汗」「寬胸膈」則針對兼證(陰液不足、氣機不暢)施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行氣消積:破滯為主
- 京三稜(煨):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煨製減其峻烈,專攻腹中氣血凝滯。
- 檳榔、木香:檳榔下氣導滯、殺蟲消脹;木香行脾胃滯氣,二者合用以通腑氣、除脹滿。
- 肉豆蔻(煨):溫中行氣,兼能止瀉,防破氣藥傷正,煨後增其固澀之性。
邏輯:疳證常見腹脹、停食,此組藥物以辛香溫通之性,破除中焦壅滯,恢復氣機升降。
2. 調中止瀉:固護脾胃
- 訶子(煨):澀腸止瀉,適用於疳證久瀉滑脫,煨去核更增收斂之效。
- 當歸:養血和血,兼潤腸通便,與訶子一收一潤,調節腸道功能。
邏輯:疳證日久易致瀉痢脫津,此組藥在行氣消積同時固護腸道,防止津液過耗。
3. 清熱殺蟲:標本兼顧
- 黃連(微炒):清熱燥濕,瀉心胃之火,炒後減寒性,專攻腸道濕熱蟲積。
- 川楝子肉(炒):行氣止痛、殺蟲,尤能針對疳熱蟲聚。
- 豬膽汁:苦寒清熱,作為賦形劑兼增強殺蟲解毒之效。
邏輯:疳證多夾濕熱蟲積,黃連、川楝子協同清熱殺蟲,直除病根。
4. 製劑巧思:丸劑緩攻
以「豬膽汁煮麵糊為丸」,取膽汁苦寒解毒、麵糊健脾護胃,丸如黍米大(小粒),配合米飲送服,既助藥力緩釋入腸,又避免傷胃。
【全方配伍特點】
「消補並行、寒溫同調」:
- 攻邪:三稜、檳榔破積,黃連、川楝子殺蟲,針對氣滯、蟲積、濕熱等實邪。
- 扶正:當歸養血、肉豆蔻固脾,訶子收斂,防攻伐太過。
- 劑型設計:丸劑緩圖,適合疳證病程長、虛實夾雜的特性。
此方體現中醫「寓補於攻」的治疳思路,通過行氣消積、清熱殺蟲、調和氣血,使脾胃功能漸復,氣血得充,而形骸自豐。
傳統服藥法
京三稜半兩(濕紙裹煨香,銼),檳榔2兩半,木香2兩半,肉豆蔻(面裹煨香)2兩半,訶子(煨,去核)2兩半,當歸(湯洗)2兩半,黃連(去須微炒)半兩,川楝子肉(炒)半兩。
消腹脹,殺疳蟲,進飲食,止盜汗,寬胸膈,磨停滯。
上為細末,豬膽汁煮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3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破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搜疳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組成:京三棱半兩(濕紙裹煨香,銼),槟榔2兩半,木香2兩半,肉豆蔻(面裹煨香)2兩半,訶子(煨,去核)2兩半,當歸(湯洗)2兩半,黃連(去須微炒)半兩,川楝子肉(炒)半兩。 主治:消腹脹,殺疳蟲,進飲食,止盜汗,寬胸膈,磨停滯。主治:諸疳羸瘦,不生肌肉,面色萎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