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緋綬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止痛消積: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消積之效。緋綬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血瘀不通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等症,川楝子可有效緩解肝氣鬱滯,並解除瘀血阻滯,緩解疼痛。
- 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川楝子還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肝氣上逆、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緋綬丸方中常配合其他理氣化痰的藥物,如香附、枳殼等,共同發揮止痛消積、降逆止嘔的效果。
緋綬丸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之功效。緋綬丸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等症,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疏通經絡: 川芎具有通經活絡之效,能疏通經脈,改善氣血運行,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緋綬丸中的其他藥物如當歸、香附等,也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與川芎搭配使用,可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提高藥效。
緋綬丸方劑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止痛: 橘皮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止痛的作用。緋綬丸主要用於治療胸脅脹痛、胃脘痞滿、消化不良等症,橘皮的理氣作用可緩解胸脅脹痛,健脾作用可助消化,止痛作用可緩解胃脘疼痛。
二、行氣消積: 橘皮能行氣消積,對於食積不化所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緋綬丸中常配合其他消食化積的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總之,橘皮在緋綬丸方劑中起着理氣止痛、行氣消積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緋綬丸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基於其苦寒清熱、燥濕瀉火之功效。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擅長清泄肝膽實火,並能燥濕瀉熱,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緋綬丸常用於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耳聾耳鳴、口苦咽乾、小便赤澀等症狀,龍膽草在其中發揮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利水道的作用。
緋綬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下通便: 巴豆性峻烈,能強力瀉下,驅除腸道積滯,對於便祕、腹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緋綬丸旨在治療血瘀阻滯經絡所致的瘀血癥,而便祕常伴隨瘀血,因此加入巴豆以通便,促進血行,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二、 引藥下行: 巴豆的峻烈性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部位。緋綬丸中其他藥物如桃仁、紅花等,皆具活血化瘀之效,巴豆的加入則能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達到治病的目的。
緋綬丸中包含陳皮,主要是因為陳皮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緋綬丸主要針對脾胃氣滯,濕熱內蘊等症狀,陳皮能促進脾胃運化,消食化積,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降逆止嘔: 陳皮能降逆止嘔,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緋綬丸的組成中,往往包含一些具有升散作用的藥材,陳皮的降逆作用可以平衡藥性,防止藥物過於上浮,避免引起頭暈等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緋綬丸」,主要成分包括川楝子、川芎、橘皮、龍膽草、巴豆、陳皮。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緋綬丸」的主治功效是小兒疳氣,即小兒因脾胃虛弱,肝膽失調,所引起疾病的總稱。其症狀包括黃瘦肚大,兒童面黃肌瘦,腹部凸起;手腳浮腫,兒童手腳因積液而腫脹;飲水不休,兒童因體內熱盛,口渴難耐,不停地喝水。
中醫認為,「緋綬丸」中的川楝子、川芎、龍膽草、巴豆等成分,具有清熱燥濕、舒肝行氣止痛、驅蟲殺蟲、瀉下峻下逐水等功效,可有效緩解小兒疳氣的症狀。
總之,「緋綬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氣。其成分包括川楝子、川芎、橘皮、龍膽草、巴豆、陳皮等,具有清熱燥濕、舒肝行氣止痛、驅蟲殺蟲、瀉下峻下逐水等功效,可有效緩解小兒疳氣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绯綬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四。 組成:川楝子(去核)2錢,川芎2錢,橘皮4兩(去瓤),龍膽(去蘆)2兩,巴豆14個(去皮膜,將陳皮、龍膽同巴豆炒焦黑時去巴豆不用)。 主治:小兒疳氣,黃瘦肚大,手腳浮腫,飲水不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