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楝子散
MU XIANG LIAN Z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準繩·類方》卷六引《易簡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楝子散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楝子苦寒,入肝、脾經,善於行肝氣,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木香則以行氣止痛見長,兩者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疼痛,如胸脇痛、脘腹痛、消化不良等,是臨牀常用的方劑。
木香楝子散中包含萆薢,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健脾化濕:萆薢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化濕之效。方中楝子苦寒,善於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而萆薢可健脾利濕,緩解楝子對脾胃的損傷,協同其利水消腫之效。
2. 疏通水道,化解濕熱:萆薢能利水通淋,疏通水道,將體內濕熱排出,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如木香、白蔻仁等,共同起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效果。
木香楝子散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石菖蒲性辛溫,歸心、肝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開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木香、楝子等藥物以疏肝理氣爲主,而石菖蒲的加入,則可增強其疏肝解鬱之效,協同其他藥物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二、開竅醒神,提高療效:石菖蒲具有開竅醒神之功,可增強心神之氣,從而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方中以木香、楝子等藥物治療肝鬱脾虛所致的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等症,石菖蒲的加入,則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提升精神狀態,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香楝子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以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配合楝子消積止痛,以達緩解肝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狀之目的。
- 調和脾胃: 木香可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配合其他藥物,能更好地調節脾胃,使藥物充分發揮療效。
木香楝子散中加入荔枝核,是基於其燥濕止瀉的功效。荔枝核性味苦澀,歸脾、胃經,具有溫脾胃、消食積的作用,且能燥濕止瀉。
方中以木香、楝子為主,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濕氣下注、腹痛泄瀉等症。加入荔枝核,可加強燥濕止瀉的效果,並溫脾胃,助消化,進一步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木香楝子散 」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功效是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萆薢:性辛溫,歸肝、脾、膽經,功效是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功效是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荔枝核:性平,味甘、澀,歸脾、胃經,功效是補脾止瀉,益氣生津,固精縮尿。
石菖蒲:性微溫,味辛、苦,歸心、脾、肝經,功效是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
「 木香楝子散 」的主治功效是:小腸疝氣和膀胱下墜,長期無法治癒。
通過川楝子、萆薢、木香、荔枝核、石菖蒲的共同作用,此方劑可以達到舒肝行氣止痛,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止瀉益氣的功效,有效治療小腸疝氣和膀胱下墜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30個(巴豆20枚同炒黃赤色,去巴豆不用),萆薢半兩,石菖蒲1兩(炒),青木香1兩(炒),荔枝核20枚(炒)。上為細末。
每服2錢,加麝香少許,空心炒茴香、鹽、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本方具有行氣、破血、散結、止痛的功效,主治小腸疝氣,膀胱偏墜,久不癒者。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楝子散, 出處:《準繩·類方》卷六引《易簡方》。 組成:川楝子30個(巴豆20枚同炒黃赤色,去巴豆不用),萆薢半兩,石菖蒲1兩(炒),青木香1兩(炒),荔枝核20枚(炒)。 主治:小腸疝氣,膀胱偏墜,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