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蟾蜍煎丸中包含蟾蜍,主要基於其藥用價值。
蟾蜍,古稱「蝦蟆」,其毒腺分泌物,即「蟾酥」,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中醫認為,蟾酥能散結消腫,解毒止痛,對於癰疽腫毒、瘰癧結核、疔瘡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蟾蜍肉亦可入藥,具有滋陰潤燥、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燥咳、便祕、咽喉腫痛等病症。
因此,蟾蜍煎丸中加入蟾蜍,旨在利用其藥性,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蟾蜍煎丸方劑中含有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蟾蜍本身具有毒性,胡黃連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防止藥物毒性過大,保障患者安全。
- 瀉火消腫: 蟾蜍煎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胡黃連可以清熱瀉火,消腫止痛,與蟾蜍的解毒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胡黃連在蟾蜍煎丸方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能解毒,又能清熱瀉火,為患者的安全和療效提供了保障。
蟾蜍煎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可有效抑制蟾蜍毒素的毒性,防止其對人體造成過度傷害。
- 調和藥性: 蟾蜍本身性寒,毒性較強,加入黃連等寒涼藥材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總之,黃連在蟾蜍煎丸中起着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蟾蜍煎丸方劑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 蕪荑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蟾蜍本身毒性較強,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時,容易引起毒副作用。而蕪荑可以起到解毒消腫的作用,減輕蟾蜍毒性的影響,保障患者安全。
- 利水滲濕: 蕪荑還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毒素,減輕水腫,配合蟾蜍的毒性,可以起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總之,蕪荑在蟾蜍煎丸方劑中起到解毒消腫、利水滲濕的作用,增強藥效,保障患者安全。
蟾蜍煎丸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搭配蟾蜍等藥物,有助於提升藥效,改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2. 增強通經活絡:麝香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與蟾蜍、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能更好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總而言之,麝香在蟾蜍煎丸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蟾蜍煎丸傳統古代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乾疳」,乃疳證之一,屬慢性虛損病症,多因脾胃虛弱、蟲積或營養失調所致。其症狀包括:
- 身體寒熱:陰陽失調,營衛不和,故時寒時熱。
- 皮毛枯燥:氣血不足,肌膚失養,毛髮乾枯無澤。
- 飲食雖多,肌肉消瘦:脾胃虛弱,運化無力,雖能食但水穀精微不得輸布,反成積滯,肌肉失充。
- 嘿嘿不慧(精神呆滯、反應遲鈍):氣血虧虛,心神失養,或兼痰濕蒙竅。
核心病機:脾胃虛損、蟲積內擾、氣陰兩傷,致形體羸弱。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主藥:乾蟾(蟾蜍)
- 作用:乾蟾性辛涼,有小毒,傳統用於消疳積、殺蟲、解毒,尤長於退疳熱、消腹脹。
- 煎膏製法:以酒煎爛取膏,配合蜂蜜緩和毒性並滋養脾胃,重湯熬膏使藥性濃縮,專攻疳積而兼顧潤燥。
2. 輔助藥物
- 胡黃連、黃連:
- 清熱燥濕,除疳熱(虛熱或濕熱內蘊)。胡黃連尤擅退「骨蒸疳熱」,黃連清心胃之火,二者合用可解因積致熱之證。
- 白蕪荑仁(炒):
- 辛溫殺蟲,消積化滯,針對疳證常見之蟲積腹脹。
- 麝香:
- 芳香開竅、活血通絡,助醒神(治「嘿嘿不慧」),並促進諸藥透達病所。
3.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攻補兼施:
- 蟾蜍膏為主,攻積殺蟲兼以蜜潤養;黃連類清熱,防蟲積化熱;蕪荑直接驅蟲,麝香助藥力透達。
- 標本同治:
- 治標:清熱、殺蟲、醒神以緩解疳熱、蟲積、神昏。
- 治本:調理脾胃(蜂蜜滋養、蟾蜍消積),改善運化功能以漸復氣血。
4. 劑型設計
- 以米飲送服(米湯性平和中),配合麻子大丸劑,適小兒服藥,兼顧護胃與緩釋藥效。
總結
此方以蟾蜍為君,針對「乾疳」之蟲積、虛熱、形瘦神呆,結合清熱、殺蟲、開竅三法,體現「消疳退熱、調和氣血」的核心思路,適用於疳證後期正虛邪戀之證。
傳統服藥法
乾蟾(大者)5個(細銼,用醇酒5升,文火煎爛,去骨研,濾去滓,入蜜4兩,銀器內重湯熬成稠膏),胡黃連2兩,黃連(去須)2兩,白蕪荑仁(炒)2兩,麝香(研)半兩。
退疳黃,長肌肉。
上五味,搗研四味為末,以前蟾膏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5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過晬至十歲以前,並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清熱、化痰散結的功效,適合小兒乾疳患者服用。但本方中含有蟾蜍,蟾蜍有毒,不宜過量服用。此外,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蟾蜍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乾蟾(大者)5個(細銼,用醇酒5升,文火煎爛,去骨研,濾去滓,入蜜4兩,銀器內重湯熬成稠膏),胡黃連2兩,黃連(去須)2兩,白蕪荑仁(炒)2兩,麝香(研)半兩。 主治:退疳黃,長肌肉。主治:小兒乾疳。身體寒熱,皮毛枯燥,飲食雖多,肌肉消瘦,嘿嘿不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