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八寶蕤仁膏中加入爐甘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膏方中加入爐甘石,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皮膚問題,如濕疹、皮炎等。
二、收斂生肌:爐甘石亦有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炎症反應,適用於皮膚潰瘍、濕疹等伴隨傷口或潰爛的症狀。
因此,八寶蕤仁膏中加入爐甘石,可有效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改善皮膚問題,達到治療效果。
八寶蕤仁膏中包含熊膽,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熊膽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
- 鎮驚安神:熊膽亦可鎮驚安神,對於因熱毒上擾所致的驚癇、神志恍惚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不過,現今多數中醫已不再使用熊膽,因其來源於野生動物,且存有保護動物的倫理考量。目前市面上已開發出多種替代藥材,可達到相似的療效,例如:牛黃、膽南星等。
中藥方劑[八寶蕤仁膏]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被用作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成分。八寶蕤仁膏是一種外用藥膏,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八寶蕤仁膏中加入石燕,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石燕,又稱燕石,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
方劑中加入石燕,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咽喉腫痛、眼赤腫痛等。同時,石燕還可以滋陰降火,平衡身體陰陽,增強藥效。
八寶蕤仁膏作為一款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補肝腎、明目退翳。在該方劑的組成成分中,雖然「石蟹」乍看之下與其他常見的中藥材如當歸、熟地黃等有所不同,但其在方劑中的應用有著特殊的考量和意義。根據古代中醫典籍記載,石蟹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因此,在八寶蕤仁膏中加入石蟹,主要是取其能清肝火、退翳明目的作用。此外,石蟹還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滋陰效果,有助於改善因肝腎陰虛所導致的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石蟹的特殊性質,在製作過程中需經過特定的炮製程序,以確保其藥效得到充分發揮且安全無虞。總體來說,石蟹在八寶蕤仁膏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學中藥物配伍的精妙之處,以及對自然資源的巧妙利用。
八寶蕤仁膏中添加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硃砂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安神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內盛、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等症。八寶蕤仁膏中可能包含其他熱性藥物,加入硃砂可起到清熱解毒的平衡作用,避免藥性偏燥。
八寶蕤仁膏中加入珍珠,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
珍珠味甘鹹,性寒,入肝經,具有 清熱解毒、平肝潛陽、鎮心安神 的作用。其清熱解毒之性,有助於緩解因熱毒上炎引起的頭痛、目赤、口渴、煩躁等症狀。而平肝潛陽之效,則可平息肝火,改善肝陽上亢導致的眩暈、耳鳴、失眠等症狀。
因此,在八寶蕤仁膏中加入珍珠,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八寶蕤仁膏中包含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明目: 蕤仁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其能清肝熱、降肺火,對於因肝火上炎、肺熱燥咳、目赤腫痛等症引起的視力模糊、眼翳等眼疾,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滋陰潤燥: 蕤仁同時具備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肝腎,潤澤目竅。對於因肝腎陰虛、目乾澀、視力下降等症引起的視力疲勞、眼乾眼澀等,也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蕤仁作為八寶蕤仁膏的主要藥材,可發揮清熱明目、滋陰潤燥的功效,有效治療各種眼疾。
八寶蕤仁膏方中加入琥珀,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驚:琥珀性甘平,入心、肝經,具有安神定驚、化痰散結的功效。蕤仁膏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夜啼不安、多夢易醒等症狀,琥珀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安神定驚,改善睡眠的作用。
2. 促進藥物吸收:琥珀具有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的作用。在八寶蕤仁膏中,琥珀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被身體吸收,提高治療效果。
八寶蕤仁膏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蕤仁膏主治神志昏迷、言語不清、驚癇抽搐等症狀,而麝香有助於開通心竅,恢復神志,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蕤仁膏中加入麝香,有助於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腦組織的營養供應,從而加速患者的恢復。
八寶蕤仁膏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蕤仁膏本身以滋陰潤燥、清熱明目為主要功效,而冰片則可輔助其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能起到更顯著的療效。
此外,冰片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緩解眼部炎症所引起的疼痛不適,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八寶蕤仁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作用是滋陰潤燥,對於治療一些虛弱症狀有一定的效果。然而,方劑中包含鉛丹(又稱鉛汞),這一成分的使用在現代醫學的觀點下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
鉛丹的主要成分為紅鉛和汞,其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重鎮藥材,用於療效強烈的情況。然而,鉛和汞均為重金屬,長期接觸或攝入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包括神經系統損害、腎臟損害及其他毒性反應。因此,現代中醫師在使用此類方劑時,應謹慎考量鉛丹的使用,特別是對孕婦、兒童及有重金屬過敏史的人羣。有些方劑現已開始探索改良配方,取代用鉛丹,以降低潛在的毒性風險,滿足現代人對健康的需求與安全考量。
八寶蕤仁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八寶蕤仁膏多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等症,黃連可以有效抑制熱邪,消除炎症,緩解患者的病症。
- 抑制燥熱: 蕤仁膏的主要功效為滋陰潤燥,但其中也含有部分燥性成分。黃連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溫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八寶蕤仁膏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 及 疏風散熱 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利頭目,疏散風熱,解毒止癢。蕤仁膏本身滋陰潤燥,但若患者兼有風熱上擾、頭目昏脹等症,則可加入薄荷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使滋陰潤燥效果更佳。此外,薄荷亦可緩解蕤仁膏的燥性,增加清涼感,改善口感,使藥效更易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八寶蕤仁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翳膜及風眼」,即廣泛應用於各類眼翳(角膜混濁、白內障初期等)、外障眼病(如結膜炎、角膜炎)及風邪侵目所致的紅腫癢痛、流淚畏光等症。其功效側重於退翳明目、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屬中醫外用點眼劑的典型方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退紅消腫
- 黃連、薄荷:二者煎湯為基底,黃連大苦大寒,清心肝火毒,解目赤腫痛;薄荷辛涼,疏散風熱,緩解眼癢羞明。
- 熊膽:苦寒入肝膽,清热解毒,為治目赤翳障之要藥,尤其擅長消退新久翳膜。
- 銅綠:酸性收斂,能殺蟲止癢,傳統用於風眼爛眩,但現代因其毒性已少用。
2. 退翳明目,修復眼絡
- 甘石(爐甘石):性平,收濕斂瘡,為眼科外用基礎藥,能緩解濕爛翳障。
- 石燕、石蟹:古方常以化石類藥「磨翳」,取其質重墜下、消磨障翳之意。
- 蕤仁:甘潤微寒,專治目赤眥爛、久生翳膜,《本草綱目》稱其「消風熱腫脹」。
3. 活血散結,通竅透絡
- 珊瑚、琥珀、珍珠、朱砂:此類礦物藥質地沉重,可鎮心安神、散血化瘀,針對翳膜久留、氣血瘀滯之證。
- 麝香、冰片:辛香走竄,開竅通絡,助藥力滲透目竅,緩解翳障遮蔽之昏暗。
4. 防腐定色,賦形成膏
- 黃丹(鉛丹):制過後減其毒性,傳統用於膏藥防腐定色,但現代多考量其重金屬風險而避免使用。
- 冬蜜:甘緩潤澤,緩和諸藥刺激性,並作為黏合賦形之基質。
方劑配伍特點
此方體現中醫眼科「清、消、補、散」並用之思路:
- 清熱(黃連、熊膽)針對風熱火毒,
- 消翳(石燕、蕤仁)直接化解混濁,
- 補益(珍珠、珊瑚)修復眼絡,
- 辛散(麝香、冰片)引藥上行。
兼顧「標本同治」:既解外邪(風熱),又調內瘀(氣血凝滯),更以礦物藥沉著之性,強化退翳持久力。惟部分藥材(如銅綠、黃丹)現代需審慎評估安全性,然古人製劑邏輯仍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甘石1錢,熊膽1錢,銅綠1錢,石燕1錢,石蟹1錢,朱砂2錢,珍珠8分,蕤仁8分,珊瑚7分,琥珀6分,麝香5分,冰片2分,黃丹(制過)3錢,冬蜜8兩,黃連4兩,薄荷2兩。
上為細末,用連、荷2味煎湯,熬蜜如龍眼肉色,取起候冷,加前藥末為膏。
點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毒,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八寶蕤仁膏, 出處:《眼科全書》卷六。 組成:甘石1錢,熊膽1錢,銅綠1錢,石燕1錢,石蟹1錢,朱砂2錢,珍珠8分,蕤仁8分,珊瑚7分,琥珀6分,麝香5分,冰片2分,黃丹(制過)3錢,冬蜜8兩,黃連4兩,薄荷2兩。 主治:一切翳膜及風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