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二連膏

膽汁二連膏

DAN ZHI ER LI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病的辨證論治》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極寒 (0.1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3%
胃經 23%
脾經 17%
肝經 12%
肺經 11%
心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膽汁二連膏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利用其苦寒清熱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並緩解膽汁分泌異常所導致的炎症。

在膽汁二連膏中,黃連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達到清熱利濕、消炎止痛的效果,有效治療膽汁分泌異常、膽囊炎等病症。

膽汁二連膏中包含胡黃連,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胡黃連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膽汁二連膏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濕疹、瘡瘍等症狀,而胡黃連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之邪,緩解患者的臨牀症狀。此外,胡黃連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肝膽的疏泄,進一步促進濕熱之邪的排泄,達到治療效果。因此,胡黃連成為膽汁二連膏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膽汁二連膏中添加蜂蜜,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緩和藥性,增進口感: 膽汁二連膏以膽汁、地榆、黃連等藥材組成,性寒苦,味澀,服用不易。蜂蜜具有甘甜之性,可緩和藥材的苦寒之味,增加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2. 潤燥生津,促進癒合: 蜂蜜富含葡萄糖、果糖等單糖,容易被人體吸收,可提供能量,並有潤燥生津、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膽汁二連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之瘡瘍,而蜂蜜的潤燥生津之性,可配合藥材,加速瘡瘍的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膽汁二連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暴風客熱」「天行赤眼」「赤脈傳睛」,三者皆屬外障眼病,共性為目赤腫痛、灼熱羞明,與現代急性結膜炎、流行性角結膜炎等病症相似。

  1. 暴風客熱:風熱之邪驟襲目竅,症見白睛紅赤腫脹,淚熱眵稠。
  2. 天行赤眼:疫癘之氣染目,具傳染性,發病急驟,雙眼赤痛難睜。
  3. 赤脈傳睛:心火上炎或三焦積熱,致眥角血脈赤絲延蔓,侵入白睛。

此方以清熱解毒、瀉火退赤為核心,為外治點眼之劑,直接作用於病所,緩解局部紅腫熱痛。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主藥:川連、胡黃連

    • 川連(黃連):苦寒,入心肝胃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尤擅消目赤腫痛。《藥性論》載其「治眥爛」,現代研究證實其小檗鹼具抗菌消炎作用。
    • 胡黃連:亦苦寒,歸肝胃大腸經,清熱涼血、退蒸消疳。與川連協同增強瀉火之力,兼能防熱毒久稽傷陰。兩者煎液濃縮,精華直達病竈。
  2. 輔佐:牛膽汁、蜂蜜

    • 牛膽汁:苦寒,《本草綱目》謂其「除心腹熱渴,明目」,能引藥入肝膽經,助清肝膽實火,其天然膽酸鹽可增溶藥物成分,促進吸收。
    • 蜂蜜:甘平潤燥,緩和諸藥苦寒刺激性,並具黏附性以延長藥效;「精制」後去雜質,避免點眼時異物感。
  3. 調整酸鹼度與局部緩和

    • 方中加入硼砂(清熱解毒)、硼酸(收斂防腐)、食鹽(調滲透壓)、冰片(辛涼走竄,止痛止癢),目的在使藥液與眼表生理環境相容,減輕刺激,同時增強消腫鎮痛之效。

三、方義邏輯與作用機理

此方以「苦寒直折」為綱:

  • 清熱瀉火:川連、胡黃連針對心肺肝經火熱,牛膽汁引藥上行,共奏清解熱毒之效。
  • 解毒退赤:牛膽汁與蜂蜜配伍,既能防腐生肌,又可潤澤目竅,防止燥熱傷津。
  • 外治速效:直接點眼使藥力迅速滲透,局部高濃度作用於結膜角膜,抑制病原微生物,緩解充血與炎症反應。

全方體現「清」「透」「潤」三法並用,契合風熱火邪上攻目竅之病機,為古代眼科外治之妙方。

傳統服藥法


川連1克,胡黃連1克,牛膽汁50毫升,精制蜂蜜5毫升。
先將川黃連洗淨,曬乾後為粗末,加蒸餾水適量,煎二次,集二次煎出液放冷後,濾紙濾過;濾出液盛於蒸發皿中,加入牛膽汁、淨蜂蜜,混和均勻後,在重湯鍋上蒸發至全量為50毫升,測量酸鹼度(pH值),酌加硼砂、硼酸、精制食鹽、冰片,使之成中性,以減少點眼時的刺激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含有蜂蜜,對蜂蜜過敏者慎用。
  • 本方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乾眼症赤脈傳睛

相同名稱方劑


膽汁二連膏, 出處:《眼病的辨證論治》。 組成:川連1g,胡黃連1g,牛膽汁50ml,精制蜂蜜5ml。 主治:暴風客熱,天行赤眼,赤脈傳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