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曾青膏中含有秦皮,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功效。
秦皮為芸香科植物黃檗的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曾青膏作為治療濕疹、皮炎、瘡瘍等皮膚病的常用藥,秦皮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皮膚炎症,止癢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此外,秦皮還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預防感染。
綜上所述,秦皮作為曾青膏中重要組成部分,其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皮膚病的有效藥材。
曾青膏中添加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經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曾青膏多用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細辛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祛風解表:細辛亦有祛風解表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曾青膏中常與其他解毒消腫的藥物配伍,細辛可輔助其祛除外邪,促進傷口癒合。
曾青膏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曾青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外傷感染等,白芷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感染源,消腫止痛則可以緩解局部疼痛和腫脹。
- 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白芷還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因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白芷可以幫助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總體而言,白芷在曾青膏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和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瘡瘍腫毒、外傷感染等疾病。
曾青膏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曾青膏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燒傷燙傷等外傷,冰片能起到清熱消腫,緩解疼痛的作用。
二、通竅散瘀,止癢生肌: 冰片芳香走竄,可通竅散瘀,並能止癢生肌,促進傷口癒合。曾青膏中冰片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治療皮膚病、濕疹、癬等,並促進傷口修復。
總之,冰片在曾青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竅散瘀、止癢生肌等多重功效,使其成為治療外傷的重要組成部分。
曾青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針對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曾青膏本身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加入黃連可以加強此功效,對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病等有益。
二、抑菌止癢: 黃連的苦味成分,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並能緩解皮膚瘙癢,與曾青膏中其他成分共同作用,達到抗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曾青膏中包含訶子,主要原因在於其收斂止瀉之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具有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其收斂作用能固澀腸道,有效控制腹瀉,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白礬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止瀉止痛的功效。此外,訶子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進一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曾青膏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肝理氣: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曾青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木香可幫助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減輕疼痛。
二、 燥濕止瀉:木香亦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溼濁內盛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木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燥濕止瀉的作用,輔助治療跌打損傷所造成的腸胃不適。
主治功效
曾青膏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幼幼新書》、《秘傳眼科龍木論》及《太平聖惠方》等古籍的記載,曾青膏主要針對眼部疾患,尤其是眼生翳障的問題。其病機主要歸因於以下兩個方面:
- 脾胃壅熱上衝:古籍中多次提及「脾胃壅毒上衝入眼瞼眥之中」或「脾胃壅熱上衝入眼瞼眥之中」,指出眼部疾患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脾胃積熱,熱邪上擾,導致眼部出現病變,如眼瞼生肉、翳障等。
- 腎臟風冷,胃家極熱:此一病機進一步解釋了眼生黃膜的原因,認為是腎臟受風寒,而胃部卻有極熱,導致陰陽失調,邪熱上攻於眼,使黑睛生翳,影響視力。
曾青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其藥物組成的協同作用,旨在清熱燥濕、疏風解表、活血散瘀,以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 清熱燥濕:秦皮、黃連等藥材,具有清熱燥濕之功,可以清除體內熱邪,改善因熱邪引起的眼部不適,如赤澀、疼痛等。
- 散寒解表,祛風通竅:細辛、白芷等藥材,有散寒解表、祛風通竅的作用,可以驅散體內風寒之邪,疏通眼部經絡,緩解因風邪引起的眼部不適。
- 行氣止痛,活血散瘀:木香、訶子等藥材,具有行氣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能促進眼部氣血運行,消除瘀滯,緩解疼痛,改善眼部翳障。
- 消腫止痛,開竅醒腦:冰片具有消腫止痛、開竅醒腦之功,可有效緩解眼部腫痛,並可引藥上行,直達病所。
總體而言,曾青膏通過清熱燥濕、疏風解表、活血散瘀等多重作用,可以緩解眼部紅腫、疼痛、流淚等症狀,並能改善眼生翳障等問題。古籍中亦提到搭配內服方劑如搜胃散、通脾瀉胃湯等,更能從根本上調整脾胃功能,使藥效發揮更佳。
傳統服藥法
銅綠、百藥煎各等分。
上入鍋內煅,研為末,用蜜調成膏。
臨臥以少許抹在眼眩上,以薄紙貼之,來日即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曾青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曾青膏, 出處:《眼科全書》卷六。 組成:銅綠、百藥煎各等分。 主治:爛眩風。
曾青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曾青1兩(細研),決明子1兩,蕤仁1兩(湯浸,去赤皮),乾薑1兩(炮裂,銼),黃芩3分,車前子半兩,黃連1兩(去須),黃柏3分(銼),蜜2斤。 主治:消翳明目。主治:風內障,青盲,胎風赤爛。
曾青膏,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六。 組成:曾青1分,秦皮1分,細辛1分,白芷1分,乳頭香1分,龍腦1分,黃連5分,訶子1兩,木香1兩。 主治:眼黃膜上衝外障。因腎臟風冷,胃家極熱,致眼初患之時,疼痛發歇,作時赤澀淚出,漸生黃膜,直露黑睛,難辨人物。
曾青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龍木論》。 組成:曾青1兩,龍腦半兩,乳頭香半兩,朱砂半兩,琥珀半兩,珍珠半兩。 主治:小兒疣目。瞼中生贅外障,此眼初患時,皆因脾胃壅毒上衝入眼瞼眥之中,致令生肉,初時小如麻米,後三五年間漸長大,摩隱瞳仁,赤澀淚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