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滴眼湯方劑中加入秦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秦皮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眼部炎症、分泌物增多、瘙癢等症狀,秦皮能有效消炎止癢,改善眼部環境。
- 收斂生肌: 秦皮的收斂作用有助於促進眼部傷口癒合,加速組織修復。對於眼部潰瘍、角膜炎等疾病,秦皮能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幫助恢復眼部健康。
總之,秦皮在滴眼湯中發揮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生肌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眼部炎症、分泌物增多、瘙癢等症狀,改善眼部健康。
滴眼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升麻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脾經。其性善升散,能清熱解毒,並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上攻、風熱邪毒侵犯所致的眼部紅腫、疼痛、視物模糊等症,升麻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眼部不適。
此外,升麻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眼部炎症的發展,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因此,在滴眼湯中加入升麻,可以有效地改善眼部炎症,促進眼部疾病的康復。
滴眼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明目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眼部紅腫熱痛、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有助於預防眼部感染。在滴眼湯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症反應,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達到消炎止痛、明目清熱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滴眼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滴眼湯主治「內障不見物,由病後不慎酒、面、炙煿五辛所致者。」,這指的是因為病後沒有注意飲食,過食酒、麵、烤肉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所導致的視力障礙,甚至失明。其中「內障」在古代醫學中可能涵蓋多種眼部疾病,如白內障、青光眼等導致視力下降的病症。此外,古文也提到「斑豆瘡不宜用」,暗示此方劑可能對某些眼部疾病,特別是與痘瘡相關的眼疾,不適用。
治療原理:
滴眼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組成藥物的藥性與功效:
- **清熱解毒:**方中黃連、秦皮均為苦寒之品,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連擅長清心火、胃火,秦皮擅長清肝熱。兩者合用,可針對病後飲食不節所引起的熱毒上攻於目,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 **疏散風熱:**升麻性味辛、甘、微寒,具有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的功效。在此方劑中,升麻主要發揮其疏散風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協助黃連、秦皮清除眼部的熱毒,同時可能有助於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的消散。
- **直達病所:**該方劑採用「綿包箸頭搵湯,滴入眼中,頻頻用之」的使用方法,使得藥液可以直接作用於眼部病灶,能夠更快速、直接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綜合分析:
滴眼湯通過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等藥物組合,針對病後飲食不節導致的熱毒上攻眼目所致的視力問題進行治療。其獨特的滴眼使用方法,使得藥物能夠直達病所,提高療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內障」病因複雜,現代醫學對於眼科疾病的認識和診斷更加精細,因此,此方劑的具體適用範圍和療效,還需結合現代醫學的診斷和辨證論治來進一步確定。
傳統服藥法
秦皮半兩,升麻半兩,黃連半兩。
上銼細。
水2升,煎至1升,綿包著頭溫湯,滴入眼中,頻頻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滴眼湯,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三。 組成:秦皮半兩,升麻半兩,黃連半兩。 主治:內障不見物,由病後不慎酒、面、炙煿五辛所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