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效洗輪散中包含淫羊藿,主要原因有二:
- 溫腎壯陽,祛風除濕:淫羊藿性溫,味甘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因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風濕痹痛等症狀,淫羊藿能起到溫腎助陽,驅散寒濕的作用,改善患者的體質。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大效洗輪散通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痛等疾病,淫羊藿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淫羊藿可以配合杜仲、牛膝等藥物,共同溫腎壯陽、強筋健骨,改善關節疼痛和活動障礙。
大效洗輪散中包含秦皮,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止癢: 秦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止癢的效果,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收斂生肌: 秦皮富含鞣質,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對於濕疹、瘡瘍等皮膚病所引起的糜爛、滲出等症狀,可以起到收斂止癢、促進癒合的作用。
因此,秦皮作為大效洗輪散的組成成分,能夠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並且促進傷口癒合,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
大效洗輪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作用。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導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糜爛等症狀。
黃連的清熱燥濕功效,可以有效去除濕熱,緩解瘙癢症狀;其解毒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皮膚恢復。因此,黃連的加入,有助於提升大效洗輪散的療效,使皮膚疾病得到更有效的治療。
大效洗輪散中包含槐花,主要原因在於槐花的藥性。槐花性涼、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其含有豐富的芸香苷、蘆丁等成分,能有效地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從而達到止血消腫的效果。
此外,槐花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治療因熱毒所致的皮膚病症時,槐花能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效洗輪散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之效: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可治熱毒熾盛、神昏譫語、斑疹發熱、吐血衄血等症。古代醫家認為,犀角能解一切熱毒,故常用於熱毒壅盛之症。
- 祛風止癢之效:犀角亦具祛風止癢之功,可治風熱瘡瘍、濕疹瘙癢等症。古代醫家認為,犀角能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故常用於風熱濕毒所致的皮膚病。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絕種,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效洗輪散》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風毒攻注」所致目疾,具體針對兩大範疇:
- 外感風熱毒邪:以「眼目赤痛」為表現,屬風熱上攻於目,氣血壅滯,甚則生翳膜、瘀肉。
- 異物入目損傷:如風砂、鐵屑、瓷末等外傷性刺激,導致經絡阻塞,局部氣滯血瘀而「澀痛」。
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
清熱解毒,涼血退翳
- 黃連、秦皮:苦寒燥濕,清肝膽鬱火,為眼科實熱證要藥。黃連瀉心火(目眥赤脈),秦皮專清肝熱(《藥性論》載其「去目中久熱」),二者協同化解目赤腫痛。
- 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鹹寒入血,涼血散瘀,針對「瘀肉」與熱毒深結血分者,防止熱毒成翳。
祛風活血,退障明目
- 仙靈脾(淫羊藿):辛溫祛風,傳統用於「目盲瞋瞋」(《本經》),其性走竄可助消散目中瘀滯,與寒藥配伍制其燥性而存祛風之效。
- 槐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善治「赤眼生翳」(《醫林纂要》),其花性輕揚,引藥上行頭目。
外洗直達病所
全方研末水煎外洗,使藥力直接作用於眼部:- 澄清洗目:利用藥液物理沖洗,清除異物(如砂鐵)。
- 藥性滲透:寒溫並用之藥,能解風毒之熱結、散外傷之瘀阻,促進氣血流通而退翳止痛。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結合「清解」與「消散」兩法:
- 對因:風毒熱邪或異物損傷→清熱涼血(黃連、犀角)+祛風(仙靈脾)。
- 對症:赤痛翳障→瀉火退紅(秦皮、槐花)+化瘀退翳(犀角、仙靈脾)。
外洗法尤重局部氣血調和,使「瘀去新生」,契合中醫「異物入目,先解其毒,後消其瘀」的處理原則。
傳統服藥法
仙靈脾葉(去梗)、秦皮、黃連、槐花各等分,生犀角(鎊)少許。
退翳膜,去瘀肉。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以新水調,澄清洗之。砂鐵等物入目,上三兩次,自然退在水中。
如風毒眼,每次用半錢,水1盞,煎至7分,放熱洗之,每服可經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效洗輪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仙靈脾葉(去梗)、秦皮、黃連、槐花各等分,生犀角(鎊)少許。 主治:退翳膜,去瘀肉。主治:風毒攻註,眼目赤痛;風砂、鐵屑、瓷末入目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